-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职业卫生管理制责任制操作规程技术措施汇篇
目 录 第一章 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1 一、职业病防治的工作内容 1 二、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 7 第二章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8 总 则 8 一、矿长的职责 9 二、矿职业卫生领导组职责 10 三、矿职业卫生办公室及 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责 10 四、工会职责 11 五、生产、通风、安全、技术等科室的职责 12 六、车间及区队主任职责 13 七、员工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3 八、测尘工岗位责任制 14 第三章 职业卫生管理台帐 19 一、职业卫生管理台帐 20 二、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20 第四章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1 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1 二、职工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治疗制度 23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26 四、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32 五、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41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 43 七、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制度 45 八、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49 九、防尘洒水工程质量管理验收制度 51 十、综合防尘管理制度 96 十一、粉尘检测制度 55 十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56 十三、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57 十四、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60 十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61 十六、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61 十七、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63 十八、职业病报告制度 64 十九、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制度 65 二十、职业危害事故认定与处理 66 二十二、防尘设施管理制度 68 二十三、巷道冲洗刷白制度 68 二十四、防尘洒水制度 69 二十五、井下巷道及作业场所冲刷粉尘制度 70 二十六、隔爆水棚管理制度 71 二十七、“三同时”制度 74 二十九、监测设备定期检定制度 76 三十、水源管理制度 76 三十一、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 78 第五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79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79 二、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 82 三、采煤工作面综合粉尘治理措施 83 四、掘进工作面综合粉尘治理措施 84 五、作业场所职业卫生防治措施 86 第六章 煤矿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88 一、制定依据 88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89 三、煤矿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94 (一)采煤机司机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94 (二)支架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96 (三)综掘机司机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98 (四)炮掘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99 (五)胶带司机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01 (六)刮板输送机司机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03 (七)机尾看护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04 (八)矿井防尘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06 (九)其他接尘作业人员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09 (十)接触噪音作业人员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11 (十一)管路工安全操作规程 112 (十二)测尘工操作规程 115 (十三)综合防尘工操作规程 117 第七章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2 1、适用范围 122 2、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 122 3、职责 122 4、应急救援程序 124 5、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125 6、矿救援信号主要电话报警联络 125 7、有关规定和要求 126 附表1: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 127 附表2:申报煤矿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 128 附件3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病情况 129 第一章 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了搞好我矿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我矿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条、第二项的规定,经2011年3月11日我矿职业病防治领导组研究决定,制定我矿2011年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职业病防治的工作内容 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的规定,制定由我矿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司其责的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具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正确处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的关系,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为目标,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具体人员,并明晰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力戒形式主义。 (2)以责定权,以控制效果定奖,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落实职业病病防治责任制,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但不能像经济责任制那样把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卫生要求制定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分解或者压在劳动者身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