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崖.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石崖

黄石崖石窟造像黄石崖石窟造像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山海拔350米,造像分布在距山脚500米处的悬崖平台上,因岩石呈黄色,故称黄石崖造像。造像范围长40米,呈一字形排列,造像区域最高高度5米,最低高度70厘米。开凿于北魏正光四年(523)至东魏兴和二年(540)。全部造像集中在天然石窟及左、右崖壁上。洞窟内造像32尊,立式8尊,坐式17尊,飞天7个。最高者156厘米,最矮者11厘米。洞外造像68尊,其中飞天9尊。最高者78厘米,最矮者7厘米。造像服饰着敷搭双肩袈裟外衣,跣足。衣纹多用直平阶梯式刻法,刀法纯熟洗练,均为高浮雕。此处尚有北魏至明代题记8则,北魏正光四年(523)、孝昌二年(526)、孝昌三年(527)、建义元年(528)和东魏元象二年(539)、兴和二年(540)造像题记6则,北宋宣和三年(1121)及明天启元年(1621)2则。黄石崖造像为济南最早的石窟群,是研究山东佛教的重要史料。造像头大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天长日久,风雨剥蚀,部分镌有造像的山崖于1995年1月13日夜间自行崩塌。   据史料记载,黄石崖石窟开凿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先后历时17载,至东魏兴和2年才全部完工。建成时,共有造像57尊,其中菩萨28尊,最大的高约1·5米,其后石壁上刻有圆形佛光,外圈还有卷草花纹、飞天等,雕刻细腻、生动。此外,因北魏孝文帝提倡穿汉服,所以大多数佛像衣着肥大、两肩下垂,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我国三大石窟风格有很大不同,同时也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东部的证明。临近山顶,有天然石台,长50米,宽4米,高3米,难以攀登,称“天台”。天台上面悬崖探出,犹如厦檐。台上壁间,依山就势,镌有北魏东魏时期的佛陀、菩萨像等92尊,共七区,大者16米高,小者仅20余厘米。中间自然洞穴,是造像群中的主窟,洞内顶部有一缝隙,雨季清流渗出,称“潋泉”。东壁为坐像,西壁为立像。佛像背后,雕有圆形头光、舟形身光、火焰大背光,外饰卷草图案、梅花如意、二龙戏珠等。出主窟东侧南石壁上有一小石窟,雕佛像一尊、侍者二尊。主窟外西侧南石壁上,由西向东,依次有五区摩崖造像:第一区一排;第二区五排,镌刻于北魏正光四年,是此处最早的造像,保存也最完好;第三区,坐式佛像一尊,左右为侍者,上面有五个飞天;第四区,佛像上下三排,上面也镌有飞天;第五区,佛像一尊,侍者两尊。此外,再向西也存有佛像及飞天的残迹。这些浮雕,刻工精细,层次分明。尤其是雕配的半圆形高浮雕飞天,更为潇洒俊秀。有的着裙裾,披飘带,乘风起舞;有的裸体或半裸体,极富体质感。风度闲雅,形态窈窕,手持乐器,作飞舞盘旋状,楚楚动人,其雕刻艺术,可与大同云冈石窟媲美。全部佛像,皆作禅定说法姿态。刀法简朴,服饰多着敷搭双肩袈裟式外衣,平直阶梯式衣纹。两肩较窄,面庞清瘦,露脚赤足,具有明显的北魏艺术风格。   此处,尚有题记11种,是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至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的作品。造像题记者,有皇室贵族、地方长官、僧尼、善男信女等,都是为了给帝王、法界众生、师僧、父母、居家眷属祈福。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充分体现了北朝时期的特点。其中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孝昌三年(527年)、建义元年(528年)和东魏元象二年(538年)、兴和二年(540年)等八种造像题记尤为出色,魄力雄强,笔法跳越,精神飞动。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齐州(今济南)城里的一个佛教法社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集资在城南山阴的这处天然石壁上雕刊佛像,祈求家人健康平安。当年的七月二十九日,工程终于告竣。为了纪念这一法事,他们在佛像的旁边留下了一段摩崖文字:“法义兄弟、姊妹敬造石窟像廿四躯,悉以成就,历名提记,释伏同心镌。维那主刘爱女、维那主沐芬姬……刘阿香、刘阿思……” ???就是这次虔诚的祈祷,给我们留下了山东省内已知最早和最重要的佛教摩崖造像遗迹。在其后的五年里,信众们在这里继续着前人的功德。孝昌三年的先人们明确表示,他们是“(一百余人)各抽家财,于历山之阴敬造石窟,雕刊灵像”。从以上文字中可知,佛像多是平民集资刊刻。这些“法义兄弟、姊妹”们是有组织地参与了造像活动。所谓“法义”,是当时称为“义邑”或者“法社”的民间佛教组织,所以这个造像过程很可能是同一个法社传统的法事活动。然而当此时,北魏社会动荡,齐州先后出现了房伯和、刘苍生等人的起义。更为致命的是,王僧欢造像的建义元年,齐州民贾皓“聚众反,夜袭齐州城”,导致这个法社不得不就此解散了。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西魏,齐州归属东魏统辖。虽然社会又趋于安定,但平民们已经没有资财再如前人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法事活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相对富裕的齐州官员们。直到女子赵胜、习仵造像之后,黄石崖才归于了沉寂。哪知这一沉寂就是将近1500年。离老城咫尺的这处金石胜境,居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