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

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 ????编者按 ????今年的8月2日是农历七月七,即传统的“七夕节”。“年年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自先秦到今天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牛郎织女凄美动人的故事催生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作品,促成了盛行于各地民间的“七夕”“乞巧”等重要习俗。由此看来,说“牛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也不为过。 ????梳理一下这个传说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看到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而且能够分析出,现在流行的牛女故事,是两千年文化选择的结果。 从星宿到情侣 ????牛郎和织女原是银河系的两颗星宿,相距16.4光年。把两颗星宿编排成一对有情人,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杰作。《诗经·小雅·大东》开始把天上的织女星想象为一个织布的织女,把牵牛星想象为一个挽牛的牵牛郎。此时,织女、牵牛尚为天汉二星,但人物形象已隐现其中。到了战国后期,人们开始把牵牛和织女说成一对有情人,而他们的爱情最终成为悲剧。 ????1975年11月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战国秦简《日书》中记载:在牵牛娶织女之日是不宜婚娶的,否则会遭遗弃或离异。也就是说,到了战国时代,天上的两个星宿牵牛和织女已经被人们演绎成一段爱情悲剧故事了。西汉时期,戴德的《夏小正》有“是月织女向东”,《史记·天官书》有“织女,天女孙也”,《淮南子》有“七月七日夜,乌鹊填成桥而渡织女”。这些只言片语,为牛女传说的进一步丰富集聚着素材。到了东汉时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首次出现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情节。在东汉末年泰山太守应劭的《风俗通》里,则出现了鹊鸟架桥让织女渡河的故事。至南朝刘宋《齐谐记》牛女传说已有了完整的情节,但此时牛郎、织女还都是天人。 ????唐代以后,牛郎逐渐变成了一个凡人。到了明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在戏曲小说里,出现了爱情至上、婚姻自主的时代潮流,使牛女传说的情节更加丰富。于是牛郎有了哥嫂,哥嫂虐待牛郎并强迫牛郎分家另过;再后来又有了划银河的恶人王母娘娘。总之,作为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故事,牛女神话一步步向男女追求自由幸福、反抗家长专制、冲突更尖锐、对比更鲜明、故事性更强上发展。 从无奈到恩爱 ????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口头文学进行了拉网式的普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口头文学资料。陈泳超先生据此主编的《中国牛郎织女传说·民间文学卷》收录涉及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142篇。我们选择其中故事比较完整的83篇进行分析。 ????这83篇传说,基本上都包含牛郎、织女、结婚、分离、王母娘娘(或天帝)、银河及相会等要素。 ????在这些传说中,织女的形象决定着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展现。第一种,织女对牛郎无爱情可言,她和牛郎结婚生子是迫于无奈——仙衣被藏,一旦得到自己的衣服,就立即逃走。计18篇,是牛女传说的最初状态。第二种,牛郎和织女是天上一对又美丽又乖巧的年轻人。没有结婚前,两人十分勤勉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牛郎牧牛,织女织布。天帝看他们可爱,赐为夫妇。哪知结婚后,两人只管恩爱,再不把各自的职务放在心中——牧牛、织布的事都荒废了。天帝知道这种情形很是愤怒,就下了一道圣旨……这个版本与南朝刘宋《齐谐记》的记载大体相似。计12篇,主要流传于南方如浙江、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第三种,织女忠于爱情,看重家庭,被王母娘娘或玉帝派天兵天将捉回,被迫与牛郎分离。计52篇,是牛女传说的主流,歌颂了美好的爱情和织女的勤劳智慧、忠贞不贰。 从写实到浪漫 ????每年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时,他们都做些什么呢?多数传说里都说两人相诉离别之苦、思念之痛,泪落如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可在有些地方的传说里,传说织女忙于尽家庭主妇的责任。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浙江定海、福建泉州漳州一带,织女回到家里后,马上为牛郎洗衣裳、洗碗筷。牛郎与织女分离后,每天把用过的碗筷聚在一起,织女为牛郎洗了一夜的碗,洗一只碗流一滴泪,就这样,织女忙忙碌碌地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离别了。反映了男权社会男人在家不做家务的现实。在河北蔚县、黑龙江加格达奇等地,民间传说则是:织女被王母娘娘带回天上后,被罚一年到头干活,累得腰酸腿软,七月七和牛郎相会时,还忙着缝补衣服,给孩子纳鞋底等,“说着话剥着麻,头顶筐萝晒芝麻;做花衣纳鞋底,又怕孩子受了苦”。突出了织女勤劳、善良的贤妻良母形象,完全是现实中劳动妇女生活的写照。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牛女传说中,织女都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贤惠的妇女形象,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牛女传说促成了盛行于各地民间的“七夕”“乞巧”等重要习俗了。织女的婚姻,受到牛郎和王母娘娘的双重挤压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