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醛内酯胶囊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葡萄糖醛酸与酚、醇、胺和羧酸等结合解毒图 (文献二) 联苯双酯及葡醛内酯 防治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评价 郝晓云 【摘要】:目的评价葡醛内酯、联苯双酯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方法收治的240例肺结核患者中,124例为HBsAg(+),116例为HBsAg(-),将124例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分为2组,均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于强化期加用葡醛内酯、联苯双酯;116例HBsAg(-)患者未应用任何保肝药物。 结果 HBsAg(+)治疗组53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9例(17.0%);对照组71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25例(35.2%)2,组差异显著(P0.05)。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116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10例(8.6%)。 结论 HBsAg(+)病例接受抗结核治疗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葡醛内酯、联苯双酯对药物性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在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 (四)葡 醛 内 酯 胶 囊 与 护 肝 片 的 对 比 《江苏医药》2010年03期 小儿药物性肝炎临床分析 丁巧云 俞海英 孙薇薇 潘剑 曹兴国 王雷 【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小儿药物性肝炎增多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减少儿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小儿药物性肝炎77例,对其用药史、时间分布、年龄分段、临床表现,肝功能、血常规检查进行总结。结果77例小儿药物性肝炎占同期小儿肝炎发病率的10.42%;1岁以内的患儿发生药物性肝炎达36.36%。混合型药物性肝炎患儿病程长,病情重,治疗难度大。结论临床治疗中,充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严密观察患儿有关肝病的症状和体征,并定期检测肝功能,是预防和减少儿童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我院2001~2008年共收治小儿肝炎739例,其中药物性肝炎77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77例均为南京市第二医院2001~2008年住院患儿。男58例,女19例。年龄4个月~14岁。患儿在入院前1周至半个月曾用过:阿莫西林类5例,头孢菌素类11例,对乙酰氨基酚类15例,丙戊酸钠1例,中药清热解毒药22例,退热药10例,其它抗菌素13例。年龄分布:1岁以下28例,1~3岁11例,4~6岁10例,7~10岁9例,11~14岁19例。时间分布:2001年4例(同期小儿肝炎112例),2002年9例(同期小儿肝炎94例),2003年15例(同期小儿肝炎136例),2004年5例(同期小儿肝炎94例),2005年6例(同期小儿肝炎79例),2006年8例(同期小儿肝炎77例),2007年14例(同期小儿肝炎75例),2008年16例(同期小儿肝炎72例)。嗜酸细胞计数升高2例。2·诊断分型标准小儿药物性肝炎目前国内外没有标准化的诊断方法,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并根据患儿在应用和停用可疑药物时的临床表现作出判断。当ALT单独超过2倍正《江苏医药》2010年03期 药物性 肝损伤发病率高 美国:药物性肝病发生率约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13% 我国:药物性肝病发生率占急性肝炎住院病例的20% 1.Suk KT et al.Clinical and Molecular Hepatology 2012;18:249-257. 2.厉有名.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7(12):445-446. 众多药物均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 药物导致肝损伤的主要作用部位 药物性肝损伤可采用多种的治疗措施 《儿科药学杂志》2014年11期 葡醛内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儿童急性肝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作 者: 黄从付 李秀云 汪培勤 饶福光 林凤姬 吴英娆 来 源: 儿科药学杂志 2014年11期 摘 要: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葡醛内酯(肝泰乐)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GSH 30 mg/(kg·d)及葡醛内酯每次0.1~0.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仅给予葡醛内酯每次0.1~0.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周。分别比较用药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肝功能异常治疗后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肝功能异常患儿中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