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视野下的科学
哲学视野下的科学 ——从语言分析入手 主讲:韩来平 哲学视野下的科学 从语言分析看科学研究 科学与技术发展史的简单回顾 科学发展模式是什么样? 科学与非科学怎样划界 科学的价值 科学目的——再次聚焦科学与人文 从语言分析看科学研究 语句“山是高的”意义追问。 经验与概念 经验是人的私人性经验 经验是易错的——观察渗透着理论 如何使观察更准确 用逻辑编织概念之网 科学是什么? 科学与技术史的简单回顾 科学发展模式 从逻辑经验主义的线性积累观到批判理性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再到历史主义的范式转换 科学:积累与革命相伴 继承与批判相随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实证性 重复可检验性 自身逻辑完备性 预见性 简单性 科学的价值 科学价值的三个唯度: 精神唯度:思想观念、科学精神 工具唯度:科学方法、改造自然为人服务 社会唯度:双刃剑 科学目的 ——再次聚焦科学与人文 科学是人类为了寻求自由与解放而进行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奋斗的历史已经嵌入我们的精神血脉,如屡屡经验的根须,无法挣脱。对于存在者来说,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一个通向去蔽的过程,让一些内在的光亮从被遮蔽处不断涌现出来,照亮自己照亮全人类。 2.科学的精神特质 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成功研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所折射出的...... 2.1屠呦呦喜获2011年拉斯克奖 获奖理由:发现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是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成分,具有抗白血病和免疫调节功能。 中国人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2人类与疟疾的抗争史上的里程碑 疟疾是由寄生虫疟原虫引起的流行性疾病,全球每年2-3亿人感染,200万人死亡。 19世纪从南美洲金鸡纳树皮中得到的奎宁;二战后合成了氯喹、伯喹。 20世纪60年代出现抗药性疟原虫后,常用抗疟药效果不佳,东南亚、非洲更是无药可医。 20世纪80年代,青蒿素和青蒿素类抗疟药物解决了抗药性问题,救治了上亿疟疾病人。 中国研发的蒿甲醚、青蒿琥酯和蒿甲醚’本芴醇复方得到世界公认,分别在1997,2002和2003年列入WHO基本药物目录(Essential Medicine List)。 评论:1)论社会效益 2)重大科学发现是间断性的 3)有效拯救生命(有效性)是国际公认的试金石4)疾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医学不分国界,科学具有公有性特点,医学成果属于全人类享有。 2.3科学活动的组织:政府主导型的科学大会战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关心下,1967年5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 史称“5·23”项目协作会。 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课题组尝试了常山、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成千上万种中药,筛选出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效果均不理想。 评论: 1)政府主导,科学大会战有了人、财、物的保障; 2)科研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进,科学具有可证伪性; 3)需要药学、植物化学、生源合成、有机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专家协同配合。 2.4屠呦呦的贡献及精神追求 历史记载:青蒿确实可以治疗疟疾,且收效显著。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走访老中医,编辑了含640方中药的《抗疟单验方集》,组织鼠疟筛选抗疟药物。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 1971年,屠呦呦改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经历了190多次失败后,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评价: 1)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2)科学在传承中发展; 3)转变思维方式,大胆假设; 4)坚持实证精神,试验是检验假说的有效手段。 2.5默顿论科学的精神气质 科学的精神气质:约束科学家的有感情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概念和规范以规定、禁止、偏好和许可等方式表达。 1942年,默顿发表“科学的规范结构”,将科技共同体理想化的行为规范概括为: 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和批判。 凸显了科学所独有的文化和精神气质。 2.5.1科学追求普遍性(universalism) 关于真相的断言,无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服从于非个人性的标准。 断言的可能来源:学术权威、政治/宗教领袖、圣经等经典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假说/假定 但是,科学评判标准是客观的,不应考虑种族、性别、年龄、宗教、民族、国家、阶级、个人品质等。 “仇英者”不能否认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家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10章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pptx VIP
- [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工程基础]-晶体结构分析.pptx VIP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pptx VIP
- 中级宏观经济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工程基础]-超分子化学.pptx VIP
- 2013款上汽通用雪佛兰赛欧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E+H200涡街流量计说明书.pdf VIP
- 20_WD_2021001981_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pdf VIP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9章 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