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耐药性(bacterial resistance)又称抗药性是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 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微生物接触到抗菌药,也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二)耐药性的种类 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 ) (天然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细菌固有耐药性的特点: 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 代代相传; 不会改变。 (三)耐药的机制 1. 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2.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3. 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 4. 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耐药的机制 获得性耐药 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 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 生素杀灭。 细菌的获得性耐药特点: 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 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染色体而代 代相传,成为固有耐药。 1.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是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环裂开而使该抗生素丧失抗菌作用。 1.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氨基苷类抗生素钝化酶:(aminoglycoside modifying enzyme)细菌在接触氨基苷类抗生素后产生钝化酶使后者失去抗菌作用。 其它酶类:细菌可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 CAT)灭活氯霉素;产生酯酶(esterase)灭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核苷转移酶(nucleotidyltransferase)灭活林可霉素。 Antibiotics And Their Inactivity Enzyme Antibiotics Inactivating enzyme β-lactam antibiotics β-lactamase Aminoglycosides Acetylase, Adenosinase, nucleotidase, Phosphatase Chloramphenicol 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 Macrolides Esterase I, esterase II Lincomycins Nucleotide transferase (S. aureus)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①由于与抗生素结合靶蛋白的改变; ②细菌与抗生素接触之后产生一种新的靶 蛋白; ③靶蛋白数量的增加。 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 细菌接触抗生素后,可以通过改变通道蛋白(porin)的性质和数量来降低细菌的膜通透性。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某些细菌能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这种泵因需能量,故称主动流出系统(active efflux system)。 流出系统由三个蛋白组成,即转运子、附加蛋白和外膜蛋白,三者缺一不可,又称三联外排系统(tripartite efflux system)。 抗生素外排泵穿透革兰阴性菌的内膜和外膜示意图 (四)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突变(mutation) 转导(transduction) 转化(transformation) 接合(conjugation) 突变(mutation) 发生在以前敏感的细胞; 发生在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过程,使其结构改变,不再与药物结合; 发生在负责转运药物的蛋白质、某个调节基因和启动子,从而改变靶位,转运蛋白或灭活酶的表达。 转导(transduction) 转导由噬菌体完成; 噬菌体的蛋白外壳上掺有细菌DNA,如这些遗传物质含有药物耐受基因,则新感染的细菌将获得耐药,并将此特点传递给后代。 转化(transformation) 细菌将环境中的游离DNA掺进细菌这种转移遗传信息的方式叫做转化。 接合(conjugation) 细胞间通过性菌毛或桥接进行基因传递称之为结合; 编码多重耐药基因的DNA可能经此途径转移,它是耐药扩散的极其重要的机制之一。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合理用药的原则 1. 根据致病菌和药物的特点选用药物。 2.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3.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4. 防止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 5. 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理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 1. 增强疗效。 2. 减少不良反应。 3. 延缓或减少耐药性产生。 4. 扩大抗菌谱。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禁毒教育知识培训.pptx VIP
- JB-QB-FS5101火灾报警控制器_使用说明书.pdf
- 2025上半年中级软件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综合知识)》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docx VIP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册).pptx VIP
- 中小学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2024)湘艺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GB_T 19923-2024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pdf VIP
- 五年级上册语文每日词语默写单1-4单元.pdf VIP
- 2024年福州左海高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智能仓储管理教学能力比赛教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