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德镇枢府釉瓷道教纹饰应用研究(图).docVIP

元代景德镇枢府釉瓷道教纹饰应用研究(图).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景德镇枢府釉瓷道教纹饰研究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后汉时期(即公元一至二世纪)道教才得以真正产生。后来在三至四世纪也就是魏晋时期,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道教开始与佛教相互融合。唐宋为道教的兴盛时期,主要是因为得到上层阶级的扶持以及道教理论日渐成熟。金代,道教曾一度被统治者视为非法的邪教。至元代,晚清罗浮山道者陈铭珪认为“道教之兴,以元为盛……道教至元而极盛,亦至元而多岐”(严一萍《道教研究资料》第二辑,台湾艺文印书馆,1974?年,第1-2页)总之,道教经历了异常起落的发展模式。   道教在形成初期广泛吸取了中国史前阶段的巫术迷信、有文字可考时期的祭祀鬼神思想、战国时的阴阳五行说、先秦道家的虚无清净之说,以及各历史时期的诸般神学。因此,道教思想之渊源颇为杂糅,诚如刘勰所言:“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刘勰 著《灭惑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册,第51页,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出版。)道教主要通过神仙、宗教人物和民间流行的寓意吉祥涵义的飞禽走兽、花卉草木等图案予以表征。道教的最高神是“三清”,分别为玉清、太清、上清。玉清所指的是元始天尊,于道教文献中,元始天尊就是“道”。太清是灵宝天尊。上清为道德天尊,也就是民间俗语中的“太上老君”。道教中兼有各种司职的神,像负责检勾人间众生的三官、送子娘娘和王母娘娘。分管四方的四方大帝及玄武、朱雀、青龙、白虎之四神,有掌管寿命的寿星,管福的福星,管禄的禄星。道教各派中还有后来由人升格为神的,如正一派的重要神灵张天师,全真派的王重阳、丘处机等。 图1 青釉釉下彩双系壶   文化的传播往往诉诸于符号化,而借助物质这一载体进行扩散也是一条主要途径。陶瓷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继而成为道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物质载体。道教纹饰应用于陶瓷上,最早可上溯至三国时期,1983年于南京雨花台三国晚期墓葬中出土一件青釉釉下彩双系壶(图1,见周丽丽《瓷器宗教纹样-吉祥图案综述》,《上海博物馆集刊》,1996年第7期),器物腹部装饰以十二个持节仙人及瑞兽纹为主,并以疏密有致、飘然逸动的仙草和云气纹相间,壶身堆塑两尊背有光环、双手作法印式于胸前、双腿盘坐的佛像,以及双首连体的比翼鸟图案。整个器物充满道教和佛教的色彩,其亦昭示着早期佛教与道教之间的相互融合。????   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金代陕西耀州窑青釉碗,器物内壁整体装饰以仙人乘鹤纹(图2,同上)。图案中仙人跪坐于鹤之上,鹤双翅展开和两脚伸直,作奋力向前飞去状,在主题纹饰之外,点缀以云气纹,使得内壁整个画面饱满和充实,画面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 图2   景德镇陶瓷馆收藏一件宋代青白瓷八卦纹三足炉(图3),器物腹部分割成八个区间,模印八卦纹一周,器物口沿饰有两个对称护耳,三足点缀以兽面,器型和纹饰搭配得恰到好处。?????? 图3 青白釉瓷八卦纹三足炉   根据现有考古发掘和馆藏刊布资料。宋代及其以前,景德镇陶瓷中鲜见有关道教方面题材。直至元代,枢府釉瓷中开始涌现出与道教相关的纹饰。笔者多年来从事元代景德镇枢府釉瓷窑址调查工作,期间采集到不少有关道教方面枢府釉瓷标本,其纹饰异常丰富。参照历年来湖田窑考古发掘成果,所采集到带有道教纹饰的枢府釉瓷大多为元代早中期的标本,即说明枢府釉瓷中道教纹饰始于元代早中期。 图4 月山坞窑采集-道教神仙纹   图4为在景德镇历尧村月山坞窑采集的道教神仙纹枢府釉瓷盘残片,盘内底模印花卉纹,内壁上部模印回纹一周,内壁残存部分可以辨别出梅花和神龟图案,最为醒目的是一朵云纹中立着一位神仙的图案,根据服饰和发髻判断,其当属道教中仙人神像,与佛教中神仙图案有着显著区别,神仙头部背光环,头微向右倾斜。这种云纹内部装饰别样图案的手法极为罕见,当是陶瓷装饰格局的创新。盘底挖足较浅,从断面可知,胎体气孔较多,瓷质不甚坚致。 图5 景德镇斗富弄出土-道教纹饰   图5?为景德镇老城区斗富弄出土的一件枢府釉瓷盘残件,盘内壁上部装饰以回纹一周,回纹下方分别饰有梅花,梅花枝条向左右散开,梅树下方模印一只神龟,神龟形象生动,与之对称面模印一只回首状仙鹤纹,仙鹤一脚提起,神情警惕。另外,内壁还模印有竹子三棵,以及云纹内部嵌有大型“寿”字,字体为典型繁体楷书。盘内底模印一株梅花,纹饰不甚清晰。从纹饰布局而言,很大程度与图1相似。 图6月山坞窑采集-玉兔捣药纹   图6?是景德镇历尧村月山坞窑采集的枢府釉瓷折腰碗残件,器物内壁呈菊瓣纹,环饰一周,折腰碗内底左边装饰以弯曲的树一棵,树叶稀疏且向下垂,右侧模印楼阁,楼阁坐落于高台基之上,为二层式,在树与楼阁之间模印一只兔,兔双手持杵捣于一容器中。据汉乐府《董逃行》可知,图案为玉兔捣药纹饰,所绘之树当属桂树。然而,相较于汉代空心砖壁画墓中西王母玉兔捣药纹,元代枢府釉瓷中西王母形象消失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