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近代史高考题专项总结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史 政治 (2011全国卷)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2011全国卷)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2012全国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2012全国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3全国Ⅰ卷)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013全国Ⅰ卷)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2013全国Ⅱ卷)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4全国Ⅰ卷)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014全国Ⅱ卷)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014全国Ⅱ卷)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2015全国Ⅰ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015全国Ⅰ卷)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