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哲学45个疑难问题(新人教)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是怎样的?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这个著名的物质定义中所讲的“客观实在”,概括了一切具体形态和具有不同结构的物质的共性。切不可把这种“客观实在”等同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客观存在”。
何为“客观实在”,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客观实在的内涵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其外延是指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现象都是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干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特性。
在说明世界的本质,说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时候,列宁把物质定义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世界是产生于精神。是人的感觉、思想或者某种虚无缥渺的“客观”精神体现呢,还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却可以为人们所感知所认识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呢?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列宁正是从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上,针对唯心主义的虚构和歪曲,作出了物质是“客观实在”的科学论断,指出“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从而堵塞了用感觉、心理要素和观念等等对物质进行“普通代换”的任何空隙。
列宁还指出:“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说明物质的客观实在具有可知性,是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综上所述,客观实在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概念,它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特性,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对于主体而言是客体,因而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似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的客观存在指的就是一种意识现象。而客观实在是不包含任何意识现象的。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唯物主义者所理解的客观存在同客观实在之间的区别,可以概括为,后者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而前者是不依赖于“我”的个人意识而存在。前者的“客观”是相对于“我”的主观而言,是相对的,多变的;后者的客观是针对“人们”的主观而言,是绝对不变的。二者之间不仅有区别,而且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客观存在的外延是万事万物的总和,包涵了客观实在的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的外延,由于二者都可归结为万事万物的总和,因而极易被混淆。
把客观实在混同于客观存在,在哲学上是非常危险的,极易被唯心主义钻空子。由于“存在”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存在主义者(唯心主义者的一种)以“存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他们认为,一切现实的东西之所以为现实,是因为“我的存在”,“排除了人的存在”,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东西,都会“陷入虚无”。不难看出,这种把个人的存在、“个人的主观性”当做一切存在的出发点,由此而推导出整个世界的存在的观点,是赤裸裸的个人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必须批判诸如此类的唯心主义观点,切忌把客观实在等同于客观存在。
2.怎样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学生的抽象思维程度不高,根本不知道哲学物质概念下定义的思路,不知道应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去规定物质的定义。
对于这一难点应从以下四点突破
第一,分清物质慨念的内涵和外延。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第二,弄清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概念不同,两者不容混淆。后者仅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这部分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具体特性,具有暂时性,前者则概括了自然和社会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唯一特性,具有稳定性。
第三,弄清哲学上讲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不容混淆。前者指的是存在于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物质具体形态中的共同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后者则是前者的具体表现,除了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自己个别的特性。
第四,哲学的物质概念既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同时又要认识到它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这两面缺一不可。
3.既然“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状况来客观地决定,不能由人主观随意地选择,为什么又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根本原因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政治(人教版)必修二:6我国的政党制度 教案4.doc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第12课 鸦片战争(岳麓版必修1).doc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岳麓版必修1).doc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必修1).doc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必修1).doc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1).doc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必修1).doc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岳麓版必修1).doc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必修1).doc
最近下载
- 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部编教材快乐读书吧内容及要求一览表.docx
-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复习计划.docx
- 构建小学低年级有效的识字教学模式——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来源:新课程(第2019004期)-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第8课 增设动画添效果(课件)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闽教版.ppt
- 沪教版小学牛津英语五年级第一学期5A-M1U1-习题卷(附答案).docx VIP
- 第三期聚心计划考试.docx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课件.pptx VIP
- 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案.doc VIP
- 试析有效识字教学.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