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演示课件.pptVIP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演示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演示课件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汪建红 2012.4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探索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阅读·思考 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汪建红 2012.4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资料回放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影响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 ……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材料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了,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 资产阶级的思想认识方法 影响: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案, 不能给中国人民指出真正的出路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背景 十月革命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义广泛传播 传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传播 文章:1919年,李大钊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 社团 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俄罗斯研究会” 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阅读·思考: 意义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思想基础 本课要旨 《青年杂志》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诵读《青春》 青年……(需)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新青年》第2卷(1916年9月1日) 辩论赛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资料索引 胡 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于文夫:《图说新文化运动》 刘军宁:《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 朱 洪:《陈独秀与胡适》 陈于武:《开放的文化观念及其他 ——纪念新文化九十周年》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外夷,外夷制之。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洲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让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何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单元回顾: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儒家思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