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碎屑岩(朱锐)重点分析.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累积曲线总是构成“S”形。但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沉积物,其累积曲线形态是有差别的。 滨海沉积和风成沉积的碎屑物质分选好,粒度范围窄,因而累积曲线很陡; 洪流及冰川沉积分选差,粒度分布范围宽,累积曲线表现得平缓。 不同成因碎屑沉积的累积曲线 海滨砾石 海滨砂 冰川沉积物 页岩 黄土 长江中下游现代沉积的粒度累积曲线图 概率值累积曲线 仍然用累积重量百分比作图。横坐标仍为粒径(φ)值,而纵坐标改用概率百分数标度,这样做成的便是概率值累积曲线图。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plotted with a log probability scale 粒度参数 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度的集中趋势 Mz=(φ16+φ50+φ84)/3 中值Md是累积区间上50%对应的粒径。 标准偏差和分选系数——分选程度 σ1=(φ84-φ16)/4+(φ95-φ5)/6.6 So=P25/P75 偏度(SK1)——判别粒度分布的不对称程度 正、负偏态 峰度(尖度)——频率曲线尖锐程度 中值Md是累积曲线上50%处对应的粒径,特拉斯克以mm作粒径单位,福克等是用φ值表示粒径。 中值的意义是指它在粒度上居于沉积物的中央,有一半重量的颗粒大于它,另有一半小于它。 中值很容易求得,但其代表性较差,因为它不能表示粗、细两侧的粒度变化。 Md 按福克和沃德的定义,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比中值能更正确地反映碎屑颗粒的集中趋势。 这一参数指标常被用来作沉积韵律剖面图或平面等值线图,用以表示沉积物质在纵向或横向上的粒度变化规律。 Mz = 分选系数说明分选性,分选系数 P25和P75分别代表累积曲线上25%和75%处所对应的颗粒直径(mm)。 分选好:So=1~2.5 分选中等:So=2.5~4.0 分选差:So4.0 P25 So = P75 分选系数应用很广,但上述公式存在着缺欠,因它没能包括粗、细尾端的分选特点。 由福克和沃德提出的标准偏差公式为 式中除包含了粒级分布的中央部分(16%至84%)外,也包括了对水动力条件反映最灵敏的粗细尾部(95%和5%)的分选情况。因此,该式被认为是更全面和更富有成因意义。 σ1 = + 前人曾分析了大量样品,从而确定了用标准偏差(σ1)确定分选级别的标准。 分选极好:0.35 分选好:0.35~0.50 分选较好:0.50~0.71 分选中等:0.71~1.00 分选较差:1.00~2.00 分选差:2.00~4.00 分选极差:4.00 SK1 = + 偏度 KG = 峰度 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粒度判别函数及成因图解 萨胡(Sahu,1964)判别分析 兰迪姆(Landim,1968)等求出的冰碛物与冰水沉积、冰碛物与冲积扇沉积的判别方程 萨胡(Sahu)图解 概率累计曲线判别沉积环境 沉积物的粒度一般不是表现为单一的对数正态分布,因此其概率图总是由几个相交的直线段构成。 海滩砂的 粒度概率图 海滩沙丘砂的粒度概率图 波浪带浅海砂 的粒度概率图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河口砂坝及河道砂的粒度概率图 现代河道砂 的粒度概率图 浊流沉积的粒度概率图 C-M图 应用每个样品的C值和M值绘制的图。 C值:累积曲线上1%对应的粒径,代表水动力搅动开始搬运的最大能量; M值:累积曲线上50%处对应的粒径,代表水动力的平均能量。 M值为横坐标,C值为纵坐标。 C M 帕塞加(Passega,l957,1964) 的C-M图 RS—均匀悬浮沉积 QR—递变悬浮沉积 PQ—悬浮沉积为主 OP—滚动搬运为主 NO—滚动组分 1——牵引流沉积 2——浊流沉积 3——静水沉积 结构参数散点图 以标准偏差、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作散点图,划分不同的环境范围,并以此推断古代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显晶质结构 粒状 胶结物呈结晶粒状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碳酸盐胶结物常具这样的结构。 带状/薄膜状 胶结物围绕颗粒呈带状/薄膜状分布 栉壳状 胶结物呈纤维状或细柱状垂直碎屑表面生长 凝块状或斑点状 胶结物在岩石不均匀分布 次生加大结构 显晶粒状结构 带状/薄膜状结构 栉壳状结构 斑状结构 次生加大结构 自生石英胶结物围绕碎屑石英颗粒边缘呈次生加大边,两者光性方位大体一致。有时碎屑长石和方解石也可出现自生加大结构。多出现于硅质胶结砂岩 次生加大结构 海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