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4 “同制京师”——大云山西汉王陵形制初识 专题研究 “同制京师”——大云山西汉王陵形制初识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43 ) 内容提要:从陵园、封土、墓穴、外藏坑、祔葬墓、陪葬墓、道路等七个形制要素,对大云山西汉江 都王王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大云山王陵与汉代帝陵属于同一陵墓制度,但等级较帝陵稍低。此 外,其与帝陵形制上的区别,也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大云山 西汉 王陵 帝陵 形制 中图分类号:K871.41 ;K878.8 文献标识码:A 2009 年9 月至2011 年12 月,南京博物院对位 米。东西南北四面均筑有陵墙,东墙中段较为完 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西汉大 整,地表之上尚有长约150米的墙体保存较好,其 型陵墓群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揭示出 余三面陵墙大多仅剩夯土墙基(陵园平面图见本 一座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出土 期第52 页图二)。 H 了陶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各类珍贵文 西汉帝陵亦均有陵园,西汉前期,帝、后陵居 物一万余件(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同一个陵园,一般为长方形,面积较大。自阳陵始 《考古》2012 年第7 期发表了大云山考古队李 有两重陵园,外陵园为东西向长方形,其内帝、后 W 则斌、陈刚、盛之翰三位先生的初步研究成果 又各置陵园,平面方形,帝陵陵园边长400 米左 ——《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他们认为“大云 右,后陵陵园边长约350 米。陵园四周筑以夯墙, [3 ] 山一号墓的墓主人当为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大云 每面垣墙中央各辟一门(图一) 。 N [1]。笔者原则上 2.封土 山汉墓为西汉江都王刘非的陵园” 同意这一结论。 大云山M1 与M2 东西并列,发掘前地表留有 笔者有幸两次到大云山考古发掘现场学习 大型封土堆,封土形制已无法了解,但残留的封 D 考察,获益匪浅。下面就大云山西汉王陵相关形 土直径至少在150米以上。对封土的解剖表明,封 制要素与西汉帝陵做一点比较分析。 土夯筑前先利用碎石块对墓口平面进行平整,使 一 形制比对 墓葬开口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而后一次性夯筑 根据相关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古资料,西汉帝 形成封土堆。夯土层层位清晰,每层厚度为10 厘 王陵墓的形制构成要素应有十余项[2 ],现就大云 米。M2 墓室西南角与M1 墓室东北角相距13 米, 山王陵已经发现的陵园、封土、墓穴、外藏坑、祔 两墓封于同一个封土包内。 葬墓、陪葬墓、道路比对如下。除上述7 个形制要 西汉诸陵封土均系夯筑而成。封土平面方 素外,陵园还应有的寝园、祠堂、门阙、园寺吏舍 形,多为覆斗状,其墓室平面已经探明的基本为 和可能有的刑徒墓地由于当地群众长期采石,均 方形或近方形。参照有关“方上”的研究成果,考 遭受根本性破坏,此处只能付之阙如。 虑到封土的基本功能,方形的墓室之上覆盖“覆 [4 ] 1.陵园 斗状”封土应是较为可信的结论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用于地震预警的P波震相到时自动拾取.pdf
- 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pdf
- 由“以数为纪”看《洪范》的性质及年代.pdf
- 油气田典型岩石三轴压缩变形破坏及声发射活动特征——四川盆地震旦系白云岩及其页岩的破坏过程.pdf
- 油田压裂井地电法双参数联合监测技术及仪器的研究.pdf
- 玉米行粒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pdf
- 月球表层及其月壳物质密度分布特征.pdf
- 越国玉器的等级的研究.pdf
- 云南西部地壳深部结构特征.pdf
- 云闪放电通道内的粒子密度及其分布特征.pdf
- 2.5维复电阻率反演及应用试验.pdf
- 21世纪中国考古学的若干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说起――王巍所长专访.pdf
- 1973年炉霍7.9级地震的地裂缝特征及其地震成因的初步探讨.pdf
- 1974年5月10日云南省永善—大关主震的多重性.pdf
- 1974年云南省昭通地震破裂机制.pdf
- 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近断层地面运动估计.pdf
-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特征分析.pdf
- 2012年9月7日彝良地震及其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的研究.pdf
- 2014年3月10日加州西北岸Mw6.9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pdf
- 2015年尼泊尔Mw7.9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及初步联合反演.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