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中排气方法和拔针方法的研究精要.pptVIP

静脉输液中排气方法和拔针方法的研究精要.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输液管内有空气后的处理 临床上通常采用排除输液管内空气的方法有: (1)指弹法:液面距离莫菲氏管不多,此时采用边弹边挤的方法; (2)分离排气法:液面下降到莫菲氏管以下较多时,采用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头将空气排走的方法; (3)手指缠绕法:将输液管缠绕在手指上把药液挤至莫菲氏滴管内的方法。 参考文献:刘启英 姚仁芬依次折叠静脉输液管巧排管内空气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 《中外医疗》(A)2010-02 总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从排气到输液再到拔针,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 ,狠抓细节。 静脉输液中排气方法和拔针方法的研究 目录 一、介绍静脉输液器的特点 二、静脉输液的三种不同排气方法 三、不同排气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四、静脉输液拔针方法 静脉输液器材料、结构 传统输液器以PVC、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为原料制作,是一种主要用于静脉输液的经过无菌处理的、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常见的一次性的医疗耗材。一般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 一次性输液器示意图 静脉输液的三种不同排气方法 一、检查输液器后取出,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瓶塞,关闭调节器,输液瓶挂架上,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溶液流至滴管1/3-1/2时,稍微松调节器,使液体顺输液管缓慢下降直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 参考文献:何健玲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同排气方法的比较分析《医药前沿》(A)?? 2013-10-0144-02 ??? ? 二、同前法将输液瓶挂输液架上,右手持滴管使其倒置并挤压滴管使溶液流至滴管1/3-1/2时,左手打开调节器,同时右手迅速将滴管直立,使液体顺输液管流下直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 参考文献:刘平?冷双玲?方军?藤敬华?王娜《中国美容医学 》2011年20卷z1期 三、同二法但不挤压滴管,打开调节器待液体自行流入滴管1/3-1/2时,将滴管缓慢倒转135左右,即倾斜45左右,使滴管内液注沿滴管管壁缓慢连续顺畅流下,液体先充满倾斜侧滴管,然后充满滴管和连接管接口处,直至全部充满滴管。右手持调节器,左手持针柄,将滴管末端的输液器,主要是终端过滤器、头皮针垂直向上,让液体缓慢通过过滤器和头皮针接头处,再放平末端输液器,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随即关闭输液器。 李燕,郑周鹏,杨颖;介绍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2年12期 这是一家医院以300例患者分3组实验以后的效果比较 组别 成功例数 失败例数 合计 成功率(%) 一组 62 38 100 62 二组 88 12 100 88 三组 98 2 100 98 合计 248 52 300 82.67(8.3) 结果分析 第一种产生较多气泡的主要原因是滴管呈直立状,其液体水柱呈直线迅速流入下方液面,产生较大冲击力,形成气旋及飞溅的液体而产生较多气泡,气泡随着气旋被液体带入输液管道中,致管道内残留空气,难以一次性排气成功。 参考文献:王巍;;静脉输液排气时避免产生气泡的方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04期 结果分析 第二种挤压塑料滴管再垂直放下,易使液体成线状流下,液体压力大,可将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而形成较多气泡,护士需再次将输液管内气泡弹至莫菲氏滴管,浪费时间,若弹不尽则易造成潜在的空气栓塞危险。 参考文献:谭腾波;安碧;莫凤;杨春婷;;卒中病房两种输液排气方法的临床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11期 结果分析 第三种待滴管内液体自行流入1/3-1/2时再倾斜,因滴管倾斜45°左右,上方液体水柱沿着滴管管壁流入下方液面,缓冲了水流的冲击,不易产生气旋,所以不易产生气泡,另外前两组操作时,当液面通过莫菲氏滴管后,一手持针柄,一手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让液体推动空气排出至输液管末端时,此时末端的输液器处于水平位, 结果分析 由于终端过滤器的截面大于输液器的截面,根据力学原理,液体流进此处的流速减慢,推动空气排出的力减少,易造成空气残留,并且空气密度小于液体,容易浮到终端过滤器截面上部,上部空气由于失去液体的驱动,极易残留下来,在输液过程中随着输液管位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