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彥昇張肇庸小論文.doc-屏東縣政府教育處.doc
閩民系
亦稱為「閩海民系」。中原漢人遷居福建可追溯至漢代,吳國入閩設立建安郡。晉代永嘉二年即公元308年發生五胡亂華,當時開始有八姓入閩,是為漢人大規模移民入閩之始。從此見諸於文字記載的漢人入閩漸多。到了晚唐,又有陳元光開漳和王潮、王審知入閩(十八姓從王)建立閩政權的事件,從而形成了一個中原漢人入閩的高潮。閩民系大致形成在隋唐五代這個時期。
後來,隨著福建海上貿易的發展以及農業土地的緊張,閩民系開始向粵東、雷州半島、台灣島、海南島、東南亞各地移民,在近現代乃向歐洲、美洲、日本等地移民,分布極為廣泛,成為最大的海外華人族群。
閩菜
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根據地域分為福州菜(以福建福州閩侯縣為中心)、閩西菜、泉州菜、廈門菜、漳州菜幾種類型,後3種合稱閩南菜。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盛產多種海鮮,使閩人長於烹飪海鮮。
閩菜除了一般調味料外,還有蝦油、蝦醬、酸杏等;又較突出『糟』味,有紅糟、白糟、糟等之別,味道方面,注重清鮮、酸、甜、咸、香,在宴席中最後一道菜一般都是時令青菜,取「清菜」之意。製湯則有『一湯十變』之譽,烹調方法上以溜、蒸、炒、煨、燉最為常見,著名的菜餚有佛跳牆、福州魚丸、紅糟雞、閩生果、淡糟香螺片,雞湯汆海蚌等。
福州菜
是發源於中國福建福州一帶的閩菜分支菜系,為閩菜一大主流,其特點為味道偏甜、酸、淡,尤其重視湯的烹制,有「一湯十變」之說,烹調方法上則以溜、蒸、炒、煨、燉最為常見。
福州菜常用的典型調味料有蝦油、紅糟等。傳統福州菜常以蝦油取代食鹽和醬油等作為鹹味調料進行烹飪,而其注重清淡、鮮香的特點也決定了福州菜極少使用像辣椒一類的辛辣調料。福州菜著名菜肴有佛跳牆、紅糟雞、淡糟香螺片,雞湯汆海蚌等。
閩西菜
因地緣關係,口味稍偏鹹辣,具有濃厚山區的風味。
閩南菜
善用甜香,講究佐料,尤其使用醬料沾食之菜色較多。閩南菜對潮州菜和台灣菜影響很深。
台灣菜(簡稱台菜)
廣義是指台灣常見的各種傳統飲食,狹義則指在台灣的閩菜。整體而言雖然和閩菜有部份相同之處,但是因為在臺灣能夠取得的食材和在福建能取得的食材不盡相同,隨著時間的演變,當年由福建移民來臺的閩南人所帶來的福建菜已經演變成獨樹一格的特色菜系。
台灣四面環海,海產豐富;且因地處亞熱帶地區,水果生產豐富、種類繁多,所以水果入菜也是一種特色。每遇節慶,台灣閩菜師傅喜愛以中藥材熬燉各種食材的藥膳食補。醬油、米酒、麻油、豆豉、九層塔、油蔥酥、芫荽是台菜最常使用也最有特色的調味料與香料。 總體來說,台菜比較重視鮮香、清淡的風格。大致有海鮮豐富、醬菜入菜、節令食補等特色;傾向自然原味,調味不求繁複,「清、淡、鮮、醇」是台灣菜烹調的重點,不論燉、炒、蒸或水煮,都趨於清淡,且喜以沾料調味。
台灣菜的清鮮美味也在所有以調味濃厚(如台灣客家菜或粵菜)取勝的地方菜中獨樹一幟。炎熱天候同時也使一些帶有酸甜味且開味的菜餚出現在臺灣菜中。台灣菜素有「湯湯水水」之稱。
早期能移民來台的漢人(又其以閩南人佔多數)只限男性;因為忙於農耕開墾,同時物質也不如今日充裕,為了方便,他們常常煮一鍋可為湯又可為菜的羹菜,既營養又方便。 閩南式羹湯至今在台灣民間依然受各族群喜愛,如西鹵白菜、生炒花枝、香菇肉羹湯……等。
與閩菜的差別
福建因為濱海、多山地,食材兼用山產(如鷓鴣和穿山甲)和海產(如蝦、貝、蟹、魚等);台灣四面環海,但是山產資源沒有福建豐富,故以海產菜餚為主。
臺灣客家人來臺相當早,德國史學家Riess研究荷蘭史料發現:荷蘭人來臺與原住民溝通時,多由客家人居中翻譯。帶鄭軍入臺之荷蘭通事-何斌、鄭家諸葛-陳永華、清軍施琅攻臺的對手-鄭軍主將劉國軒皆為客家人。尹章義(1989,358-66;1991,212-4)認為客家人與台灣閩南人幾乎是同時抵達臺灣,甚至於可能更早。
客家人後來因施琅嚴禁粵中惠、潮之民渡臺(客家人在大陸屢次幫助鄭軍對抗清軍),人口數逐漸不如閩籍,而在閩粵械鬥失利,被迫退出平原,遷至靠山的丘陵地。於是丘陵地多形成客家人為主的村莊,保有濃厚的客家文化,亦有部份地區的客家人在人口數居上風,得以居住在平原或沿海鄉鎮。臺灣客家地區即桃竹苗、高屏六堆、花東縱谷地區(客家庄分佈圖、客家人口分佈圖)。詳細分佈請參見臺灣客家語。
早期影響臺灣客家人口分佈的因素,主要為閩粵械鬥及樟腦採集,客家人並沒有來臺較晚,也不是主動選擇類似原鄉地形之丘陵地來居住。道光十年(1830年)台北盆地閩粵二族因爭地盤發生械鬥,客家人人數較少械鬥失敗,被迫遷至開墾較晚、較貧瘠的山麓與丘陵地帶。美濃平原,則是客家人在原漢衝突中,從平埔族手中得來的。新屋鄉屬沿海鄉鎮、平原地形,原有平埔族及泉州人先後開墾,後因客家移民日增,成為客家鄉鎮,永安漁港亦成為臺灣唯一以客家籍為主體的漁港。花蓮縣客家人多為日治時期樟腦業盛行時,自臺灣西部遷居,臺南市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