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死亡 假想50万吨核弹袭击下地面人员与人防工事内伤亡范围比较 重伤 中伤 轻伤 五级人防 抗常规武器爆炸能力 常规武器爆炸后,将产生爆炸冲击波和破片,对地面建筑和人员产生危害,对地下结构,将产生局部侵彻作用和整体震塌,但基本不承受冲击波和破片的作用。 航空炸弹在不同介质中的侵彻深度(单位:m) 抗常规武器爆炸能力 为提高地下建筑的整体抗爆能力,在规划设计中应注重: 结构主体的抗动荷设计 出入口的抗冲击波作用 抗核爆的人防工程,其人员出入口应安装防护密闭门(抗常规武器的只需设防护密闭门) 口部设置消毒、洗清房间 内部安装独立的通风、给排水和供电设备 每个地下建筑设两个以上的出入口 总体规划和重点防护 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掩蔽人员时,面积分别为800㎡和400 ㎡ 预留设计与平战结合——扫描434 3. 地下空间的防洪设计 地下建筑防洪的防范重点在于外部,采取以防为主,以排为辅,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措施包括: 加高加固邻近河流湖泊的堤防 提高市区排水能力 加强地下工程口部防灌设施 增强地下工程的防水性能 4. 地下空间的防火设计 地下建筑中发生火灾的频度比地上建筑要低,但产生的危害特别大。自首条地铁建成以来,一些惨痛的(地铁)火灾事故教训不断上演: 时间 地点 火灾原因 伤亡损失 1987年11月18日 英国伦敦 自动扶梯起火 35人死亡 1995年4月28日 韩国大邱 煤气泄漏发生爆炸 103人死亡、230人受伤 1995年10月28日 阿塞拜疆巴库 电气设备故障 558人死亡、269人受伤 1996年6月11日 俄罗斯莫斯科 爆炸物爆炸 4 人死亡15人受伤 1996年12月3日 法国巴黎 爆炸物爆炸 4 人死亡86人受伤 2000年8月8日 俄罗斯莫斯科 爆炸物爆炸 13人死亡、90多人受伤 2000年11月11日 奥地利 设备故障 155人死亡18人受伤 2003年2月18日 韩国大邱 人为纵火 198人死亡、146人受伤 2004年2月6日 俄罗斯莫斯科 爆炸物爆炸 39人死亡、134人受伤 2005年7月7日 英国伦敦 人为制造爆炸 56人死亡、700多人受伤 2005年8月26日 北京 列车线路短路 19人受伤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 疏散难度大 一些公共场所人流量大 逃生条件差:能见度差、距地面较远、逃生途径少、路径复杂、逃生距离长 允许逃生的时间短 ,地下昏暗条件下烟气的扩散速度超过人的步行速度 乘客逃生意识差异大 火灾烟害大 美国1979-1990年建筑火灾死亡死因统计 灭火救援难度较大 必须从口部突入,但这也是人员向外疏散的出口,会造成人流交叉,同时还是高温烟气的出口 地下建筑易充满烟气,不利侦查火情,判明着火点 可供调用的灭火装备受限,难以靠近火场 高温和烟气的聚集,使救援难度增大 地下空间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第八章 地下空间环境控制 潮气 人体皮屑和生物排出物 香烟烟雾 氡及其子体 燃烧产物 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灰尘粒子(包括纤维) 微生物 地下空间空气品质的控制方法 按其优先顺序为: 污染源控制 局部通风 全面通风 引入自然环境及生态平衡(绿色植物) 空气洁净 地下空间的霉菌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霉菌的生长不需要液态的水,且控制霉菌生长的主要因素不是房间空气的相对湿度RH,而是建筑表面的潮湿度MC(MC用水的活动度aw表示)。MC在0.65aw以下时,霉菌几乎不再生长,连续几天建筑表面MC大于0.85时,霉菌易于发生,而MC在0.65-0.85之间时,目前研究资料较少。霉菌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地下水渗漏的控制 对地下水的渗漏进行有组织地引导和排除,做好维护结构的防水和隔汽处理,防水层应放在维护结构的外侧。 建筑表面潮湿的控制 有适当的绝热以避免内表面过冷,维护结构做隔汽处理时应放在室内侧,并通过湿源控制、通风设施及控制室内正压,降低内表面湿度。 空调系统的湿气控制 合理组织气流,最好采用置换式通风方式 空气离子化 即使有完善的空调设施,长期在地下空间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也易疲倦、眩晕及产生其它生理机能表现,使人们注意到空气离子对人体的作用。 地壳中存在镭、铀等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产生放射线使空气电离,其空气离子本底浓度会比地面建筑高,一些地下工程达到5000-20000个/cm3,而外界一般在100-200个/cm3。 一般空气正离子对机体有害,而适量负离子对生理机能有正面效应,表现在: 负离子能增加血红蛋白含量,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平稳,正离子的作用刚好相反。 负离子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正离子则使人注意力减退、精神萎靡、疲倦甚至头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