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案例教程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送教下乡结硕果 学习成就致富人 编者按:送教下乡改变着很多人的命运,刘栓平就是众多受益人中的一个。她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认真总结生产中的经验,在两年的时间里综合素质提高的很快。通过送教下乡她不但使自己富裕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同时还带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她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目前的生产状况,决心开发无公害食品,在勤劳致富的同时,解决“菜篮子”工程,让更多的人吃到安全、可靠、高品质的食品。她的成功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硬道理。 刘栓平,霸州市岔河集乡小柏村一名普通的妇女,在她的人生历程中遇到了来自霸州市职业技术中学的一群老师,正是这群老师改变了她的生活,改变了她的命运。 2010年9月,刘栓平没有想到,自己又成为了一名学生,重新坐在了难以忘怀的教室。当她坐在教室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好笔记;另一方面感慨万千,回忆当年初中毕业时,自己想继续上学,可家庭条件不好,没有能力再让她留在学校,等待她的是农田的劳作。正是这种复杂的心理和求知的欲望,使她更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班里她学习最刻苦,和老师交流的最多,电话咨询的时间最长。 岔河集乡小柏村是一个以农田种植为主的村街,由于该村的土壤性质特点,特色的产业是甘薯种植,这里的大多数农户都种植甘薯。刘栓平家也不例外,经营者自己家里十几亩土地,农忙的时候主要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打零工,家庭不算特别富裕。在生产中,刘栓平几乎没有什么技术,看到邻居家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别人育秧她就育秧,别人栽植她就栽植,别人除草她就除草,完全是模仿别人的劳动,经济效益也是一般。 但她加入送教下乡教学班以后,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及时总结生产中的技术环节,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她的进步非常快。2011年春天,在育秧的后期,甘薯秧苗出现了问题,一夜之间叶片卷曲。她马上给学校的专业老师打电话,四个专业老师在第一时间到达刘栓平的育秧池,共同对病情会诊,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并给刘栓平制定了防治方案。经过几天的打药和加强管理,病情得到了控制,秧苗恢复了正常,挽回了经济损失。通过这件事情,刘栓平更加钦佩送教下乡的专业教师,更加刻苦的学习。2012年,她除了自己家的土地外,又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甘薯,其中种植早薯20亩,晚薯30亩。目前,早薯已经卖完,纯利3万元,30亩晚薯也陆续入窖,明年春天出售,预计纯利7万元。 刘栓平发展甘薯种植的同时,也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她积极给其他的学生联系外村的土地,一起承包。又联系了几家种植户,一起育秧、一起栽植、一起打药、一起除草,形成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小雏形。她经常带领乡亲们学习科技知识,谁家有问题往往先去找她解决,她也会认真地给人家分析和答复,在小柏村提起刘栓平没有不挑大拇指的。 刘栓平在得到了实惠之后,没有满足于现状。她总说: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能局限于目前的生产状况。因为她考虑到,现在种植的甘薯由于在预防蛴螬环节上使用的是高毒的农药,这无疑影响了甘薯的品质,使甘薯中的药物残留加大。她多处联系,向学校的专业教师咨询,经过学校老师的帮助,她联系上了河南科技学院的教授,可以用低毒的农药解决蛴螬防治问题,并且农药使用成本从每亩地一百元降低到二十元。刘栓平计划在2013年用自己的土地做对比试验,试验成功后向乡亲们推广。她说:现在我们承包这些土地的利润是十万元,如果我们采用低毒的农药,就可以使甘薯的品质上档升级,如果我们申请无公害食品成功后,同样的产量其产值可以翻番,达到20万元。 乡亲们相信刘栓平,也依赖刘栓平,他们知道,有这样的领路人,会让他们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 送教下乡转变农民观念 促进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记北燕家务北头村农业合作社 09年,北头村书记陈东升带领村民参加了送教下乡的学习,现在北头村共有110名送教下乡在读学员,送教下乡为农民送去了新知识、新技术,更送去了新观念。 今年春天,在送教下乡老师和村干部的鼓励下,北头村村民自愿成立了农村合作社,因为他们看到了成立合作社的好处,村干部没有任何强迫,村民完全自愿,迅速整合连片耕地800亩。成立合作社后,农民的收入有三项,第一,耕地每亩每年1500元补贴(随物价上涨上调),第二,耕地以入股形式参与年底分红,第三,剩余劳动力在合作社工作拿工资。 现在,合作社发展已初具规模,走进合作社,呈现你眼前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型收割机正在收获成片的大豆,这些大豆是有机大豆,没有用一点儿化肥,没有用一点儿农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正在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计划建设40个,现在已经建了20个,全部生产有机蔬菜,实现了订单种植,蔬菜全部销往北京;再往前走,就到了养殖区,两千多只散养柴鸡,自由自在的觅食,负责养鸡的大叔说:“这些鸡马上就要产蛋了,很多客户都等着买柴鸡蛋呢,都等着急了。”在水坑边上,散养着两千多只大白鹅;还有特种养殖鸵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