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实验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实验报告

微污染水源处理 摘要:为了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掌握混凝剂的特性,决定针对微污染水源处理方面进行设计性实验,我们采用了AL2(SO4)3混凝剂,对于我们所取的麓湖水样来说,其最佳投药量为50 mg/L,最佳适用范围为40 mg/L ~60 mg/L。而混凝效果受以下因素影响:(1)废水性质的影响(2)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3)混凝剂的影响。水的胶体杂质浓度、PH值、水温及共存杂质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效果。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并不一定是好的。因为当铝盐投药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使脱稳胶粒电荷变号或使胶粒被包卷而重新稳定。而且投药量大也容易出现产生大量含水率很高的污泥的问题。 关键词:混凝、混凝剂AL2(SO4)3、矾花、浊度、投药量、PH。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要求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3、认识混凝理论对微污染水源处理的重要意义。 二、水样水质、仪器设备及药品 水样水质:取至汾河的微污染水,水温属于常温水,浊度10。 仪器设备:1000ml量筒2个;1000ml烧杯6个;100ml烧杯2个;10ml移液管2个;2ml移液管1个;医用针筒1根;洗耳球1个;光电浊度仪1台;六联搅拌器1台。 药 品:AL2(SO4)3。 三、实验原理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如下原因:①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δ电位,实现胶粒的“脱稳”;②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③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四、实验步骤 实验方法:变速混凝搅拌器混凝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到麓湖取水样。 (2)认真了解ZR4-6型混凝试验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3)用1000 mL量筒取6个水样至6个1000 mL烧杯中(所取水样已经过均匀混合搅拌,且取样时是一次量取)。 (4)投药量:AL2(SO4)3 0.5、1.5、2.5、3.0、3.5、4.0mL(所配给的AL2(SO4)3的浓度c为20 g/L)。r/min的速度搅拌30s,150r/min速度搅拌5min,80r/min的速度搅拌10 min。 (8)搅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 (9)搅拌过程完成后,停机,静沉15 min,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的过程。 (10)第一组6个水样,静止15 min后,用医用针筒取出约的上清液,并分别用浊度仪测出剩余浊度,记入表中。 (11)比较第一组实验结果,根据6个水样所测得的剩余浊度值,以及水样混凝沉淀时现象观察记录的分析,对最佳投药量所在区间做出判断,缩小实验范围为3.0左右,加药量取2.5、2.7、2.9、3.1、3.3、3.5 mL的浓度c为20 g/L的AL2(SO4)3。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五、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中各个指标的测定数据记录表 实验 编号 混凝剂名称 原水浊度 原水温度 原水PH值 AL2(SO4)3 10.1(第一次) 10.1(第二次) 19 6.4(第一次) 6.4(第二次) 第一次 水样 编号 1 2 3 4 5 6 代号 a X1 X2 X3 X4 b 投药量 mL 0.5 1.5 2.5 3.0 3.5 4.0 mg/L 10 30 50 60 70 80 剩余浊度 7.54 3.52 0.73 0.61 0.49 0.8 沉淀后PH值 6.4 6.4 6.4 6.4 6.4 6.4 第二次 水样 编号 1 2 3 4 5 6 代号 a X1 X2 X3 X4 b 投药量 mL 2.3 2.4 2.5 2.6 2.7 2.8 mg/L 46 48 50 52 54 56 剩余浊度 0.59 0.55 0.63 0.64 0.71 0.82 沉淀后PH值 6.4 6.4 6.4 6.4 6.4 6.4 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表 实验编号 观察记录 小结 水样编号 矾花形成及沉淀过程描述 第一次 1 矾花几乎没有 投药量在4水样的量值左右的混凝效果较好 2 接着5、6水样后出现混浊,矾花小而不密实,数量比3水样少些,悬浮在水中,沉降慢。 3 很快出现混浊,矾花大,密实度良好,数量仅次于4水样,沉降速度快,沉到底并堆积在一起。 4 很快出现混浊,矾花小,密实度最好,且数量最多,沉速最快。 5 接着3、4水样后出现混浊,矾花小,密实度较4水样差,数量较2水样少,沉速仅快于1水样 6 接着3、4水样后出现混浊,矾花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