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磁流变抛光技术发展趋势 1.磁流变抛光的原理:在磁场中,发生流变的磁流变抛光液流经工件与运动盘形成的小间隙时,会对工件表面与之接触的区域产生很大的剪切力,从而使工件表面材料被去除。 2.磁流变抛光方法的提出与发展 磁流变抛光并非最早将磁场应用于光学抛光的方法。早在80年代初期,日本就有人将磁场用于光学加工,形成了磁介质辅助抛光法。 2.1磁介质辅助光学加工法 2.1.1磁性液体抛光 1984年,Y.Tian和K.Kawata,[1]利用磁场对浸入磁性液体中的聚丙烯平片进行加工。原理图如下所示: 其材料去除率为2μm/min,经过一小时抛光后,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了10倍。 1987年,Y.Satio 等人[2]又在水基的磁性液中队聚丙烯平片进行了抛光,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抛光压力较小,不能对较硬材料进行抛光,而且不能对工件表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为获得较大的抛光压力,Umehara等人[3]在磁性液体中放入一个浮体与工件相接触来进行抛光,使压力大大加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2磁场辅助精密抛光 磁场辅助精密抛光是八十年代初Kurobe等人[4]提出来的,原理图如下: 柔性的橡胶垫将铜盘槽底部的磁性液体密封,抛光液放在铜盘槽中橡胶垫的上方,工件浸与抛光液中。在磁场作用下,磁性液体受力并作用到橡胶垫抛光盘上,柔性的橡胶垫抛光盘受力变形,其形状与工件表面形状吻合来对工件进行抛光。抛光后表面粗糙度由10μm(峰谷值)降到了几个μm,1989年,Suzuki等人[5]用这种方法使表面粗糙度从1500?降低到了100?,面形误差从0.4μm降到了0.3μm。1993年, Suzuki等人用这种方法对40mm直径的非球面玻璃抛光,材料去除率达到了2-4 μm/h。 2.1.3磁力研抛法 磁力研抛法是T.Shinmura等人提出来的,原理是:将被加工工件与很多磁性抛光粉接触,在外磁场作用下,磁性抛光粉聚结在一起形成磁粉刷,当工件与刷有相对运动时,他们之间相互摩擦,从而实现对工件的抛光。 以上磁场辅助抛光法要么效率低,要么不易控制,要么产生大的下表面破坏层,总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2.2磁流变抛光技术的提出与发展 为克服磁场辅助抛光的以上缺点,90年代初,W.I.Kordonski,I.V.Prokhorov及合作者[6]将电磁学与流体动力学理论结合于光学加工中,发明了磁流变抛光(MRF)技术,原理图如下: 磁流变抛光液在高强度的磁场中变成具有粘塑性的Bingham介质,并形成缎带凸起,当介质流经工件与运动盘形成的微小间隙时,对工件表面与之接触的区域产生很大的剪切力,从而使材料去除。1994年,他们在样机上初步进行了抛光实验。[7] 1995年 ,Rochester大学的光学加工中心利用MRF加工直径小于50mm的非球面成功得到表面粗糙度为1nm的表面。 1996-1998年,Kordonski等人建立了材料去除理论模型。 1999年,Rochester大学对抛光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了几种材料的抛光特性,并将快速文本编辑程序引入研制了Q22系列的计算机控制磁流变抛光机,使MRF商业化。此后COM的研究者还研发了磁流变射流加工方式,实验表面粗糙度为0.65nm rms。但是,在美国商务部明确限制了磁流变抛光设备对中国的出口。 之后,白俄罗斯的Prokhorow,德国的Deggendorf应用科技大学,韩国,日本的学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该进抛光液方面。 3.我国磁流变液研究现状 我国在磁流变抛光技术的研究方面与美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2000年,张峰、余景池[9]首次将磁流变应用于国内光整加工技术的研究,对加工工艺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 2004年,彭小强、李圣怡等提出了确定性磁流变抛光技术,并对平面玻璃镜进行了光整加工。 2004年,孙桓五提出了液体磁性磨具光整加工法,实现了对回转类曲面工件的加工。 2005 年,康佳文、张飞虎等针对硬脆材料的磁流变抛光及其面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光学玻璃平面的数控加工及控制。 2005年,程灏波、冯敬之等人提出了一种特殊的磁性轮式磁流变抛光技术,该方法对光学平面加工的磁场多变性提供了参考方案。 2007年,王伟、刘卫国等人提出了基于“面接触”式抛光思想的磁流变抛光技术,初步设计了试验台对平面玻璃工件进行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从300nm左右降到了1nm左右。 [1] Y.tian and K.Kawata, “development of High-Efficiency fine finishing process using magneitc fluid”,Annals of the CIRP,Vol.33,217-220 1984 [2] 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