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寄生虫检验技术第一章 总论 寄生虫检验技术总论 总论 概念: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情况、防治原则及其检验技术的一门科学。 范畴:总论、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和常用的实验诊断技术。 范畴:总论、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和常用的实验诊断技术。 范畴:总论、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和常用的实验诊断技术。 范畴:总论、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和常用的实验诊断技术。 目的:通过学习能运用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揭示寄生虫与人体的关系,识别人体常见寄生虫的形态,学会寄生虫常用的实验诊断操作技术,为了解或确定受检者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成虫鉴定、疗效考核提供临床诊断和寄生虫病防治、监测的依据,达到防治和消灭寄生虫病、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一)寄生现象 共生:两种不同生物生活的现象称为共生现象,根据其生物间利害关系可分为: 共栖 互利共生 寄生生活 共栖: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如人结肠内的阿米巴以肠道细菌为食,不侵犯组织。 互利共生:又称为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赖,彼此受益,如:牛马胃内的纤毛虫。 寄生生活(parasitism):又称寄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获利,另一方受害并为受益的生物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如蛔虫在人的小肠内寄生夺取半消化食物为营养获利,对人体则可造成营养不良等危害。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所需外界环境条件。 感染阶段:在寄生虫生活史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 3.寄生虫的中心环节 1.寄生部位 2.排除途径 3.外界发育 4.感染阶段和途径 5.体内移行 3.寄生虫的中心环节 1.寄生部位:大多数寄生虫侵入人体后要选择特异性定居部位。 2.排除途径:寄生虫离开人体排到外界的途径。 3.外界发育:寄生虫需要在外界一定的环境或在中间宿主 。 3.寄生虫的生活史及中心环节 4.感染阶段和途径: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能侵入人体并得到生存或发育繁殖的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感染阶段侵入人体的门户称为方式(或途径)。 5.体内移行:部分寄生虫侵入人体后需要经历或长或短的体内迁移、发育,才能到达寄生部位定位寄生,这一过程 称为体内移行。 寄生虫的概念:指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 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胞蚴 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1、夺取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毒性及变应原作用 1.夺取营养:寄生虫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宿主,如钩虫以吸取宿主的血液为营养,常引起宿主营养不良。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入侵—移行—定居时,均可造成组织穿破、刺激、阻塞、压迫和破坏等机械损伤。如猪囊尾蚴寄生在脑部,压迫脑组织,出现癫痫样症状,胆道蛔虫症。 3.毒性及变应原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虫体本身及死亡分解产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如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裂殖体增殖时所释放的代谢产物,能刺激机体产生寒战、发热等症状。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宿主对寄生虫的特异性免疫作用 寄生虫的超敏反应:感染后致敏状态,再次接触后异常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分为:1、速发型、细胞溶解型、免疫复合物型、迟发型。 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寄生虫感染诊断依据之一) 1.病原检验:确诊的依据 2.免疫学检验:辅助诊断 3.分子生物学检验:有前景的检测 4、其他辅助检查—X线、B超、CT等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寄生虫常见的感染途径(方式) 寄生虫常见的感染途径(方式) 寄生虫常见的感染途径(方式) 寄生虫常见的感染途径(方式) 寄生虫常见的感染途径(方式) 7.2 影响寄生虫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主要是气候、温湿度、雨量等。如疟疾流行于6~9月,血吸虫分布在长江以南。 生物因素:昆虫及动物媒介等,这些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是否存在决定相应的寄生虫病能否流行,如日本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在我国的分布不超过北纬33.7°,故北方无此病流行。 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科学水平、医疗保健等,物质和精神文明越发达的地区越少。 7.3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消灭传染源:普查普治带虫者患者,处理和杀灭保虫宿主。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控制和杀灭媒介节肢动物和中间宿主。 五大寄生虫病(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疟疾)得到有效的控制。 1975年以来世界上新出现的寄生虫病 1976 微小隐孢子虫 急慢性腹泻 1985 比氏肠胞微孢子虫 顽固性腹泻 1986 卡耶塔环孢子虫 顽固性腹泻 19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 VIP
- 基于Java的汽车租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ocx VIP
- 中医养生,养生膏方功效.pptx VIP
- B16G101-2:中英文双语版16G101-2.pdf VIP
- 2025年四川省康定市辅警招聘考试题题库(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pptx VIP
- 2025年四川省康定市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什么是定向运动.pptx VIP
- 《食品企业管理(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马-萨模式”视域下“双减”政策执行制约因素及纾解路径——基于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调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