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研究方法(P1~P22YieldStrength).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的研究方法(P1~P22YieldStrength).ppt

“备”则“倍” 有准备、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2)金相检验 对热模拟试验后的试样进行了金相检验,典型组织照片见图12-21。 图12 冷却速度为0.05℃/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图13 冷却速度为0.1℃/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图14 冷却速度为0.2℃/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图15 冷却速度为0.5℃/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图16 冷却速度为1℃/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图17 冷却速度为2℃/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图18 冷却速度为5℃/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图19 冷却速度为10℃/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图20 冷却速度为20℃/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图21 冷却速度为30℃/s的试样的金相组织 NO 冷却速度/℃/s 组织 F晶粒度 P百分数 1 0.05 F+P,P带状2级 6 22.29 2 0.1 F+P,P带状1.5级 6.5 23.27 3 0.2 F+P,P带状3级 8.5 21.02 4 0.5 F+P,P带状1级 9 19.69 5 1 F+P+W(少量),P带状1级 9 15.48 6 2 F+P+W(极少) 9.5 11.01 7 5 F+P+W 10 17.66 8 10 B+F+P(极少) 10 1.33 9 20 B+M 11 / 10 30 B+M 11 / 表2 组织检验结果 序号 冷速 (℃/s) A→F 转变 (℃) A→P 转变 (℃) B转变 (℃) M转变 (℃) 开始温度 结束温度 开始温度 结束温度 开始温度 结束温度 开始温度 结束温度 1 0.05 772 686 686 643 2 0.1 768 680 680 636 3 0.2 766 674 674 632 4 0.5 756 665 665 619 5 1 743 645 645 606 6 2 730 639 639 597 7 5 706 616 616 577 8 10 672 583 583 540 9 20 585 440 350 10 30 586 489 342 表3 各转变的转变类型及临界点 (3)CCT曲线 5.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teel (Take Ti Microalloyed Reinforced Bar for Example) 实验室研究 1.1 确定实验(研究)方案 总体方案:冶炼----锻压(轧制)----性能分析(拉伸)-----组织分析(光显或SEM)----夹杂物分析(SEM)----析出物分析(TEM) (1)冶炼方案(真空感应炉) 根据已有的文献,确定钢种的化学成分。 图 Ti含量与厚度、屈服强度的关系 (2)轧制方案(轧制或锻压机) 轧制工艺的确定(温度、变形量、厚度等)。 (3)拉伸方案(拉伸试验机) 拉伸试样尺寸的确定、试样个数等。 (4)组织检验方案(光显或SEM) 检验试样个数、金相照片的放大倍数、数量等 (5)夹杂物分析方案(SEM) 分析什么夹杂物、放大倍数等。 (6)析出物分析方案(TEM) 纳米级析出物的检验、位错检验等。 1.2 进行实验 1.3 结果分析 1.4 修改实验方案 如果实验结果没有达到目标,根据实验结果修改实验方案,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2. 工业试验 实验室试验成功后,在工业轧机上进行工业性试生产试验,根据现场设备条件,确定工业性试验的方案,进行实验生产,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1.正确认识自我,尊重自我——人职和谐的基础 2.充分了解职场,努力做到人职匹配 3.适应社会需求与发展,选择最能发挥自己能力特长的职业。 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观点是: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只要进步,总有空间。 2.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目前所处的位置, 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 * Fig. Experiment technology of double pass compression tests 试样 编号 加热 温度(℃) 冷却 (℃/s) 冷却终 了温度 (℃) 变形 保温 (s) 保温终 了温度 变形 淬 火 检验 采集 程度 (%) 速度(1/s) 程度 (%) 速度(1/s) 1 970 5 850 850 √ 晶粒度 2 970 5 850 0.50 0.1 1 850 √ 晶粒度 变形参数 3 970 5 850 0.50 0.1 1 850 0.35 10 变形参数 4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