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讲干燥的物理过程及设备祥解.ppt
1、隧道干燥器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由3-8条隧道并列组成,长度:24-38m,内宽:1m 隧道内有铁轨,轨距为600mm,轨面至干燥器顶的净高约1.65m。 待干燥的制品或坯体按照一定的装码原则放在彼此相连的小车上,小车长1.2m-1.4 m,宽度与隧道配合。 小车自隧道的端由推车机构推入干燥器内,干燥后的制品由另一端推出。干燥介质直接进干燥器内。 风扇 加热器 小车 进气 排气口 湿物料 干品 (四) 隧道干燥器 特点:容积大,小车在洞道内停留时间长,适用于具有一定形状的比较大的物料如木材、皮革或陶器等的干燥。 用于化工粉体、稀土材料、矿石粉体的烧结 RKD-系列锟道式煅烧炉 RSJ系列静态煅烧隧道炉 将物料通过布料机构分布在网状输送带上,输送带通过一个或几个加热单元组成的通道,每个加热单元均配有空气加热和循环系统,每个通道有一个或几个排湿系统,在输送带通过时,热空气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通过输送带上的物料,从而使物料能均匀干燥。传送带可做成多层,带宽1-3m,长为4-50m,干燥时间为5-120分钟 (五) 带式干燥器 真空带式干燥机 采用雾化器将稀的料液分散为雾滴,在热气流(空气、氮气或过热水蒸气)中自由沉降并迅速蒸发,最后被干燥为固体颗粒与气流分离。雾滴直径为10~ 60um,每升溶液具有100 ~600m2的蒸发面积。干燥时间一般为3~ 10S。 (六) 喷雾干燥器 优点: 物料停留时间短,适于热敏性物料;所得产品为空心颗粒,操作稳定;能连续、自动化生产;由料液直接获得粉末产品,省去了蒸发、结晶、分离和粉碎操作。 缺点: 传热系数低;设备体积庞大;操作弹性较小,热利用率低、能耗大。 压力喷雾 离心喷雾 气流喷雾器 (七) 气流干燥器 优点: (1) 干燥速度快,主要用于干燥晶体和小颗粒,物料分散悬浮在气流中,传热传质面积大。热气体进口速度高(10-40m/s),气固两相间(尤其是加速段)相对速度很大,平均传热系数比其它类型干燥器高几倍至几十倍,体积小 (2) 气固并流操作,符合干燥基本规律,可使用高温气体作为干燥介质而不会烧坏物料。一根 10m 长的气流管,80%的水分量是在长约 2m 左右的加速段汽化干燥的。 (3) 干燥时间短(秒级),整个干燥过程不超过2秒,特别适合热敏性、易氧化、不宜粉碎的物料的干燥, (4) 产品的湿含量均匀一致。 (5) 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性能稳定,维修量小。 缺点: (1)停留时间短,只适合于干燥非结合水分的干燥 (2)流动阻力较大,因而风机的动力消耗较高 (3)颗粒破碎现象比较严重 (八) 流化床干燥器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第六章 干燥过程与设备 第4讲 干燥的物理过程及设备 学习要点 1、干燥的物理 2、干燥设备 隧道干燥器 喷雾干燥器 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物料(制品)的干燥过程 干燥器的分类及对干燥器的要求 回转烘干机 传送带式干燥器 一、干燥的物理过程 §6-5 干燥的物理过程及其干燥设备 (一) 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化学结合水: 通常以结晶水的形态存在于物料的矿物分子组成中,如高岭土(Al2O3·2SiO2·2H2O)中的结晶水。化学结合水与物料结合得很牢固,一般需要300-600oC才能分解,超出干燥温度范围。 1、水分与物料结合的方式 化学结合水 物理化学结合水 机械结合水 物理化学结合水 吸附水:物料表面吸附作用形成的水膜、水与物料颗粒形成的多分子和单分子吸附层水膜。 渗透水 吸附水 毛细管水和结构水 吸附水在物理化学结合水中以吸附水与物料的结合最强。吸附水中单分子水膜与物料的结合最牢固,其次是多分子水膜和表面吸附水膜。 渗透水:由于物料组织壁内外间水分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造成的,如纤维皮壁所含的水分。 微毛细管水:由于毛细作用使物料所含的水分。其牢固程度随毛细管半径的减小而加强。 结构水:存在于物料组织内部,如胶体中的水分。 物理化学结合水 物理化学水的结合强度弱于化学结合水,在干燥过程中可以排除。 大气吸附水 黏土质物料和制品在干燥过程中排除物理化学结合水阶段基本上不产生收缩,可以用较高的干燥速率干燥,不会使制品开裂。 物理化学水产生的蒸气压小于同温度下自由液面的饱和蒸气压。 机械结合水排除,物料颗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