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俗语、谚语、禁忌语、民间说唱与小戏
第九章俗语、禁忌语、民间说唱和小戏 本讲主要内容 一、民间俗语 二、禁忌语 三、民间说唱 四、小戏 俗语:智慧的民间语言 概说 俗语(vulgarism)又称方言土语、常谈、常语、常言、俚语、俚言、迩言、乡言、乡谚、恒言、俗言、俗谈、直语、里语、古语、传言、俗谚、谚语、里谚、野谚、俗话、街头巷语、里言等。 汉语俗语的边界比较宽泛,是指包括口头禅和谚语、谜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绕口令和俚语等在内的基本定型或趋于定型化的简练的习用民俗语汇和短语。地域性和俚俗性是其主要特点。 俗语:智慧的民间语言 一、谚语 谚语,也是歌谣的一种。秦汉前后多用“谚”、“俗谚”、“鄙谚”、“时谚”、 “古谚”、“俚语”、“野语”、“鄙语”、“民语”等作为谚语的称谓。《尚书·无逸》: “俚语曰谚。”《礼记·大学》:“谚,俗语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谚,传言也。” 杜文澜《古谣谚》对谚语的辨析十分详细:其有体格本系用韵,名虽为言,而实为谚者;名虽为语,而实为谚……若夫言有号令之训,引申之则为称号;又有盟辞之训,推广之则为诅辞……其有名虽为“号”,而实为韵语之谚;名虽为“诅”,而实为谚语之体。 一 什么是谚语? 民间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炼的语句总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形式短小,形象生动,是一种有教育意义、认识作用,含有哲理的民间传言。 二 主要记载谚语的古代文献 先秦:《易经》、《诗经》 后魏:《齐民要术》 宋:《农书》 元:《农政全书》、《田家五行志》 明:《古今谚》 清:《古谣谚》 三 民间谚语的基本内容 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一是农谚,包括气象、时令、耕作技术、家禽饲养等方面的内容。如“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上粪不浇水,庄稼撅着嘴。”“寸草切三刀,料少也上膘。” 二是反映各地风物特产的,可归入自然谚语一类。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吉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反映阶级斗争情况或经验的: 反映阶级矛盾:“地主算盘响,穷人心里慌。” “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 揭露反动统治者及其政府的丑恶本质:“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文官三只手,武官四条腿。” 反映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总结一般生活经验: 对劳动的赞美与歌颂,如“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没有乡下泥腿,饿死城里油嘴。” 强调团结的重要,如“人心齐,泰山移。”“三人同心,黄土变金。” 主张待人要真诚,同时,处世又要有戒备之心,如“浇树浇根,交人交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强调实践对提高认识能力的重要,鼓励人们要有志向、抱负,勇于改错等等,如“吃一堑,长一智”,“无志山压头,有志能搬山。”“浪子回头金不换。” 河南农谚 春雾热,夏雾雨,秋雾晴,冬雾雪。 ?春雾晒死鬼,夏雾有大水。 ?连着三场雾,小雨下不住。 掏钱难卖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烟洞不出烟,必定是阴天。???? ???? 燕子爬地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 水缸出汗蛤蟆叫,必是大雨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万里。 ???? 朝起红云不过午,晚起红云晒破土。 ???? 日头落土火烧云,明天日头晒死人。 ???? 天上云如鲤鱼斑,来日晒麦不用翻。 听人劝,吃饱饭.根不正,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对门不如一个炕上的人.喝凉酒,使脏钱,早晚是病.人巧不如家伙妙.真金不怕火炼,好货不怕检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锹挖不出一口井.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巧妇人难做无米之炊. 泥人经不住雨打,假话架不住推敲.人怕见面,树怕扒皮.任落一屯,不落一人.染房染不出白布来.打伞不如云遮日,扇扇子不如自动风.有麝自来香,何必大风扬.火大没湿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好人护三村,好狗护三邻.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奸淫出人命,赌博起盗心 四 民间谚语的艺术特点 精炼是谚语的最基本特征。谚语是过去不识字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教科书,只有形式短小,才能记得住,讲得出。谚语的精炼,同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紧密相连。人民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细致观察,观察越细致,认识越深刻,表达也就越精炼。谚语的精炼也是长期流传、集体锤炼的结果。 谚语具有形象性特点: 谚语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现的。如比喻、对比等等。例:“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谚语往往押韵,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如“人薄土,土薄人”;“富人四季穿衣,穷人衣穿四季”;“酒杯虽小淹死人,筷条不粗打断腰。” 俗语:智慧的民间语言 民间歇后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美十大高科技酒店.ppt
- 北大精神及其他(陈平原).pdf
- 标准-10206掺合料-jtt524-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纤维材料 钢纤维.pdf
- 标准-10206掺合料-jtt525-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纤维材料 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pdf
- 病友社区 fpatients 疾病百科 精神心理科.pdf
- 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蔡元培)(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4月).pdf
- 蔡澜谈日本:日本万象(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年10月).pdf
- 产品经理的视角@腾讯.ppt
- 常见的精神疾病忧郁症.pdf
- 常用中药配对与禁忌pdf.pdf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21.《大自然的声音》课件(共45张PPT).pptx
-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九校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广东省珠海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 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单元素养测试(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重庆八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pdf
-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北片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pdf
- 贵州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