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矿床实习报告012131班鲁洪涛解析.docVIP

风化矿床实习报告012131班鲁洪涛解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果铝土矿矿床实习报告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班级: 012131班 学号:20131003785 姓名: 鲁洪涛 目 录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3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3 第三章 矿床简介 4 3.1含矿岩系 4 3.2矿体特征 4 3.3矿石特征 5 3.4标本观察 6 第四章 矿床成因 8 区域地质背景 .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处于南华准地台的华南褶皱系西南部右江地槽褶皱带内,右江复向斜百色构造盆地的东南缘。东西宽30 km,南北长40 km,在1 200 km2范围内分布有那豆、太平、教美、新安、果化等5个矿区。矿区地层主要出露有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的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浅海相沉积地层,泥盆系、石炭系分布于背斜轴部,中下三叠系分布于向斜轴部,二叠系分布于翼部,第四系陆相碎屑沉积地层分布于洼地、谷地、坡地及河谷阶地,其中以石炭系、二叠系分布最广。矿区主要褶皱有那豆背斜、兴宁背斜、新安背斜和果化复向斜、太平向斜,褶皱轴向为NW- SE向,呈NE向排列,基本属于对称褶皱构造类型。断裂构造以平行于褶皱轴向的纵向逆冲断层为主,以右江大断裂为主体,显示为NW向的挤压冲断裂构造带。矿区内岩浆活动较弱,主要为海底火山活动,且多为发生于中三叠世早期的小规模海底喷发,以火山碎屑岩(凝灰岩)为主,分布广泛。受东吴运动影响,本区曾一度隆起,二叠系茅口阶灰岩出露地表并遭侵蚀,经古岩溶作用形成红土化风化壳,至合山初期沼泽成煤之前,红土化风化壳于海滨沉积形成原生沉积铝土矿,主要产于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下二叠统茅口阶灰岩的侵蚀面上,分布于平果、田阳、靖西、德保一带。因其有害杂质S含量远大于0.7%的允许含量,目前工业上暂时无法利用原生沉积铝土矿。当原生矿在岩溶作用过程中发生次生改造,有害杂质锐减,经崩落、搬运、堆积在岩溶洼地及坡地上形成可利用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 第三章、矿床简介3.1含矿岩系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的含矿岩系厚0~ 26 m,自上而下分为3层: (1)桔红色砂质粘土层:以砂质粘土为主,夹少量岩石碎屑,有少量铝土矿细屑和铁锰结核,厚0~ 11.2m,一般1~ 3 m左右。常受到剥蚀零星出露,顶部常有几十厘米的腐植层。 2)铝土矿层:主要含矿层,呈土红色,以铝土矿碎屑及粘土为主,掺杂少量褐铁矿等,厚0.5~ 26.1 m,一般3~ 7 m,局部被切割剥蚀。 (3)紫红至暗红色粘土层:主要为粘土,粘性大,局部含少量3 cm以下磨圆度较好的铝土矿、褐铁矿等碎屑,厚0~ 18 m,一般1~ 5 m,多沿基底灰岩凹陷分布,石牙凸起部位常缺失。由此可见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的含矿岩系实为土红色粘土夹铝土矿及少量褐铁矿碎屑(称为“原矿”),铝土矿粒度大小悬殊,大者可达数立方米,小者 1 mm,甚至更小,一般1~ 50 cm,浑圆度差,呈棱角状。 3.2矿体特征 (1)矿体分布:主要矿体大多分布在原生沉积铝土矿层位以下的岩溶洼地及坡地上,那豆、新安、果化矿体都分布在其短轴背斜范围之内,太平、教美矿体则分布在兴宁背斜的两翼,也受背斜构造控制。矿体分布的标高相差较大,介于120~ 650 m之间(右江河岸标高约100 m),分布最低的是那豆39#矿体(约100~ 150m),分布最高的是太平128#矿体(约400~ 537 m),那豆矿区有64.6%的储量分布在200~ 500 m标高,太平矿区有97.9%的储量分布在200~ 500 m标高。 (2)矿体形态:矿体形态复杂,各矿体相互分割,平面呈带状、枝状、长条状、网状、不规则状或鸡窝状,剖面呈似层状、扁豆状、透镜状等,倾向和坡向一致。产状受基底地形控制,分布于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的矿体呈平缓或微倾斜产出,倾角一般 10°;而山脊、缓坡上的矿体则呈缓倾斜产出,倾角一般为10~ 20°。 (3)矿体规模:相差极为悬殊,多属中型矿床,其中 100× 104 t的矿体,在那豆、太平矿区中分别占总储量的74.6%、86.5%,储量为50× 104~ 100× 104 t的分别为11.2%、6.5%,30× 104~ 50× 104t的分别为4.2%、2.7%。最小者为那豆41- 6#矿体,储量仅480 t;最大者为太平121#矿体,储量达1 397× 104 t。全区小矿体数量多,大矿体数量少,各矿区储量相对集中。 (4)矿体厚度:变化较大,由0.5~ 26.1 m不等,其中以3~ 7 m居多,那豆、太平矿区平均厚度分别为4.52、5.76 m。各矿区均见有少量分布于灰岩溶斗或溶沟中的厚度大的矿段。 (5)原矿含矿率:指原矿经水洗后 1 mm的净矿石含量。按规定最低工业含矿率≥ 0.3 t/m3计算,单矿体平均含矿率为0.3~ 1.363 t/m3。全区大于0.7 t/m3的矿体占矿区总储量的95%以上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