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仪器分析A绪论详解.ppt
仪器分析 A 绪论 冯九菊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手机:676829 邮箱:jjfeng@zjnu.cn 元素组成分析方法 学习总结 待测物分析方法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参考书目 仪器分析的发展 1661 年 Lavoisier 发明了天平,建立分析测定基础。 1823 年 Heschel 用火焰颜色鉴定物质--火焰光度法 1841年 Fresenius 发表了“定性分析导论”及“定量分析导论” 1856 年 Swan 光谱法定量测定钠离子 1860 年 Kirchoff (物理学家)和 Bensen (化学家)奠定近代光谱分析基础 仪器分析的三次革命 20 世纪初,由于物理化学的发展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溶液的四大平衡。---由一门技术发展为化学的一个分支。 分析天平的发明 溶液理论的建立(四大平衡的建立) 这是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巨大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确立了仪器分析的地位。原因: 物理学+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发展动力,连续化大生产的迫切需要) 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仪器分析奠定了基础 核磁共振 (NMR), Bloch F, Purcell E M 极谱, Heyrovsky J 气相色谱, Martin A T P, Synge R L M 第三次变革 计算机的发明 尤其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给仪器分析带来全新的革命 分析仪器与计算机 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52 年诺贝尔化学奖 1952 诺贝尔物理奖 斯坦福大学布洛赫 (Bloch) 和哈佛大学珀塞尔(Purcell) 因发明了核磁共振 (NMR)。 飞秒相干光谱法 Ahmed H. Zewail 1946年,埃及,1967毕业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获学士学位,1969年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74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物理系和物理系教授。 现代仪器分析的分类 电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色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光分析方法的分类 其他分析方法的分类 现代仪器分析应用 社会:体育(兴奋剂)、生活产品质量(鱼新鲜度、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环境质量(污染实时检测)、法庭化学(DNA技术,物证) 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分子层次上的分析方法; 生命科学:DNA 测序;活体检测; 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污染物分析; 材料科学:新材料,结构与性能; 药物: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结构,构效关系研究; 外层空间探索:微型、高效、自动、智能化仪器研制。 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 (指甲醛) 瘦肉精事件 苏丹红事件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二恶英中毒” 日本中国饺子中毒事件 贸易技术壁垒问题 味全等卷入地沟油案损失过亿 台湾食品业“全岛沦陷” BOD工程样机 库仑阵列电极(CoulArray) 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从方法和技术的层面上,仪器分析方法发展的趋势有:微流控芯片化、在线化、实时化、原位化、仿生化、智能化、信息化、高灵敏化、高选择性化、高通量化、无损化、单原子化和单分子化等。此外还有各种联用技术和各种批量操作技术,如分析和分离联用,分析、分离和合成联用,组合化学等。 从研究对象层面上有:1)生命分析化学;2)材料分析化学;3)环境分析化学;4)矿产资源分析化学;5)流程工业中的在线分析和自动调控;6)毒品和安全分析化学;7)宇宙和星际分析化学等。 仪器分析的一些未来发展途径 自动化和机器人 仪器网络 真正智能仪器 更复杂的数据压缩 在线传感器和微型化系统 高级遥感 -摘自《分析化学》,R.Kellner等编,李克安 金钦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 仪器分析的未来需求 更高的灵敏度或选择性 更具创新性的分析方法联用 高级三维微量、纳米和亚表面分析 对测量科学的更深入的理解 在更苛刻的原位条件下进行分析的能力 直接探测分子、过渡态和反应动力学的能量分布 用专家系统解释原始分析数据 -摘自《分析化学》,R.Kellner等编,李克安 金钦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 总结:Summary 我们要努力啊! 我国分析仪器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两弹一星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说明!中国科学家聪明、勤奋、爱国、爱科学,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者大有人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遗憾地看到,直到最近,国产仪器所占市场的份额仍只有1/5左右,出口创汇甚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仪器很少。高档仪器则几乎完全被外国垄断。迄今我国分析仪器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