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没)红楼梦_与中国姓名文化.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没)红楼梦_与中国姓名文化.pdf

《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 胡 文 彬 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 也是一种文化。 作为“符号”, 姓名字号是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和区别个 ① 人的标志 。这种特殊的“符号”, 只要人类存在, 就会世世代代永 远存在下去。 姓名字号的产生和延续,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已 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姓名字号不仅有自己产生、发展的悠久历 史, 而且它有自己的结构、内容、礼仪、法规等独特的特点, 具有自 身演变和形成“制度”的内在规律。尽管历史的岁月在不断更替, 沧 桑迭经变迁, 但历史的潮水却永远冲刷不掉姓名字号所打上的神 话传说的烙印, 也无法抹去它所潜藏的各个历史时代政治制度、经 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乃至地域环境、民族归属等众多因素 的深刻影响。因此,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姓名制度已成为各 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是人类文化的“衍生物”, 被誉为“人学”。顾名思义, 具有 “人学”品格的小说离不开描写人物。而只要写人, 就要有名有姓, 甚至有字有号, 否则就无以“标志”、无法“区别”。这一点恐怕古今 中外的小说概莫例外。由此出发, 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者不论是否情 愿, 都无法漠视姓名字号这个特殊的文化“元素”对小说家们的创 作思维的直接影响, 无法否认姓名艺术在小说人物塑造中的特殊 作用, 也无法抹煞它在小说整体审美价值中的地位。 —74 — 《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全书不仅冠 ② 姓命名的“小说人物” 有四五百人之众, 而且其姓名之繁, 命名之 巧, 字号之妙, 寓言之深, 影响之广, 都是有口皆碑的。诚如清人周 春所说: “盖此书每于姓氏上着意, 作者又长于隐语庾词, 各处变 ③ 换, 极其巧妙, 不可不知。” 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将以汉族姓名起源与发展的历史为观 照体, 以《红楼梦》中的姓名字号艺术为研究对象, 吸收海内外姓名 研究的成果, 全面深入地探讨姓名文化与命名艺术在《红楼梦》中 的反映, 从而使人们对《红楼梦》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就有一 个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一、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要研究《红楼梦》中的姓氏及其隐喻性, 首先要了解一下中国 人姓氏的起源及其一般规律。 中国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 姓氏的起源要追溯 到遥远的神话传说时代。清人顾炎武《日知录》上说: “言姓者, 本于 五帝, 见于春秋者, 得二十有二……自战国以下之人, 以氏为姓, 而 五帝以来之姓亡矣。”剖析顾氏的这段话, 至少可以说明以下三点 ( ) 问题: 1 姓, 起源于五帝。如《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云: “自黄帝至 舜、禹, 皆同姓而异其国号, 以帝明德, 故黄帝为有熊, 颛顼为高阳, 帝喾为高辛, 帝尧为陶唐, 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 姓姒 ( ) 氏。契为商, 姓子氏。弃为周, 姓姬氏。”2 早期的姓, 只有 22 个。 从“姓”字组成看, 是由“女”与“生”构成, 会意兼形声。《说文》云: “姓, 人所生也。”段注云: “因生以为姓。若下文神农母居姜水, 因以 为姓; 黄帝母居姬水, 因以为姓; 舜母居姚虚, 因以为姓是也。感天 而生者母也, 故姓从女生会意。”由是可知, “姓”是从母系社会开 ( ) 始, 它是母权社会的产物。3 氏出现于姓之后, “自战国以下之人, —75 —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七年第三辑 以氏为姓”。这个变化是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标志。《史 记·五帝本纪》集解引郑玄注云: “姓者, 所以位系百世使不别也; 氏者, 所以别子孙之所出。”以此说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