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从“富国富民”到实现四个现代化 ——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论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富国富民”思想 第二节 西汉至明清“富国富民”思想的演进和发展 第三节 近代中国人的“富国”﹑“强国”梦 第四节 富国富民的终极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想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富国富民”思想 一、姜太公和管仲的工商富国论 二、儒家的富国富民思想(先富民后富国,藏富于民) 三﹑先秦法家的富国强兵思想 四﹑《管子》的富国富民思想(既主张富国,也主张富民) 一、姜太公和管仲的工商富国论 1.背景 2.措施 3.效果 1.背景 ①诸侯国林立。(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相传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武王的兄弟15人,同姓40人。这些诸侯国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地理环境与人口:“地潟卤,人民寡” ③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及开放创新精神(姜太公与管仲)。 2.措施 ①政治制度方面:“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姜太公);尊王攘夷,保甲制(管仲) 2.措施 ②经济政策方面: A.姜太公 富国路径:因地制宜,工商富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劝其女工,极技巧,通鱼盐” 产业结构思想:三宝并重(“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三宝安则国安。”) 税收制度:九一租税制 土地制度:以土地作为官吏的俸禄,子孙可世袭。 2.措施 ②经济政策方面 B.管仲 富国路径:因地制宜,工商富国,“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 赋税方面:“相地而衰政(征)”; 对百姓的管理方面——四民分业定居:“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叁其国而伍其鄙”。 3.效果 使齐国成为富强之国,国富兵强。四方之民“襁至而辐凑”。 二、儒家的富国富民思想(先富民后富国,藏富于民) 1.孔子(前551——前479) 2.孟子(前372——前289) 3.荀子(前313——前238) 1.孔子(前551——前479) ①富民方针:富而教之。庶——富——教 ②财政思想。“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③赋税思想。主张征收十分之一的轻税。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有若与鲁哀公)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孔子(前551——前479) ④“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观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 反对聚敛,对冉求的批判,“鸣鼓而攻之”(《先进》);对管仲的否定:“三归”。 肯定救济,但有一个原则:“周急不继富”。反对锦上添花型,肯定雪中送炭型。“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2.孟子(前372——前289) ①恒产论: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②井田论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亩。”;“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2.孟子(前372——前289) ③赋税论 宗旨:轻税——“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税种(单一农业税):“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战争期间,一般有“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孟子主张:“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税率:十分之一。大于或小于这个税率都不妥。(白圭与孟子的辩论)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 2.孟子(前372——前289) ④藏富于民的分配思想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梁惠王上》))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强调明君应“与百姓同之”。 3.荀子(前313——前238) ①上下俱富的富国富民论(P27)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复灭亡可立而待也。”(《王制》) “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富国》) 3.荀子(前313——前238) ②“维齐非齐”的分配理论 “分均则不偏,埶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