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清热药精品.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清热药精品.ppt

第六章 清热药 1.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黄芩、黄连、苦参、知母、青蒿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和现代应用。 3.熟悉鱼腥草的主要药理作用。 4.熟悉金银花、大青叶与板蓝根的主要药理作用。 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泻里热为主,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热证与里热证 所谓热证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体温升高的发热,而且也泛指体温虽正常或接近正常,患者常具有某些热证的表现,都属于热证的范畴。 里热证 了解里热证: 里热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类,实热又可进一步分为气分热、血分热、湿热和热毒疮疡等各种类型。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肝炎、真菌和霉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以及急性传染病后期。 概述 清热药的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 概述 里热证的不同类型与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解毒药, ?清虚热药, 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抗菌谱、抗菌活性) 2、抗细菌毒素、降低细菌的侵袭力 3、解热 4、抗炎 5、调节免疫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⑴抗菌谱: 球菌、杆菌 钩端螺旋体 真菌 流感病毒 原虫(疟原虫) 1、抗病原微生物 ⑵抗菌强度(活性): 就体外抗菌强度而言,大多数中草药作用不强,但对很多感染性疾病却有很好的疗效;所以仅以体外抗菌作用强度为指标来衡量清热药的作用是很不够的。 了解:常用抗菌实验 倍比稀释法: 常用药敏稀释法可分试管稀释法、琼脂稀释法两种; 药敏试验可确定被检菌对某抗菌药物的MIC和杀菌浓度(MBC)。倍比稀释法可作为评价标准,特别是“琼脂稀释法”被誉为金标准。 了解:琼脂稀释法 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分别加于融化并冷至45℃的定量琼脂培养基中,混匀,倾注成无菌平板,即为含有药物浓度递减的培养基,接种测试菌于该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观察,被检菌生长情况,最低浓度抑制细菌者为最小抑菌浓度。 琼脂稀释法 1、抗病原微生物 ⑶抗病毒的特点: ①常见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孤儿病毒; ②干扰素(IFN)的抗病毒作用? ? ③免疫电泳法(CIEP)抗病毒实验。 了解:IFN 干扰素(IFN)是1957年被发现的。它是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是五种抗乙肝病毒药物之一。 1、抗病原微生物 ⑷与抗生素作用的差异性 本类药物常与抗菌作用等同起来,然而从目前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却没有发现一个象抗生素那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的中草药。相反,有的中草药虽抗菌作用不强,但对很多感染性疾病却有很好的疗效。 2、抗细菌毒素和降低毒力 作用特点: ⑴中和、降解内毒素; ⑵抗外毒素; ⑶降低细菌的侵袭力; 2、抗细菌毒素和降低毒力 ⑴降解内毒素 ①100多年前研究霍乱弧菌的发病机理时发现了内毒素; ②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及其它微生物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③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炎物质,能使机体发热、循环障碍直至休克死亡。 2、抗细菌毒素和降低毒力 ⑴降解内毒素 绝大部分抗生素对内毒素无效,清热药能够直接中和、降解内毒素或破坏其正常结构。 如最早的内毒素提取于鼠伤寒杆菌中。 2、抗细菌毒素和降低毒力 ⑵拮抗外毒素 ①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革兰氏阳性菌。 ②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形成能中和外毒素毒性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⑵拮抗外毒素 ③如白喉、破伤风等细菌引起疾病的患者,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使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就能治疗。 2、抗细菌毒素和降低毒力 ⑵拮抗外毒素 例如小檗碱能使霍乱弧菌毒素所致腹泻潜伏期延长以及腹泻程度减轻,显示其有抗外毒素的作用。 2、抗细菌毒素和降低毒力 ⑶降低细菌的侵袭力 细菌的侵袭力使病原菌能够突破宿主机体的生理防御屏障,并在宿主机体内生存下来(定殖)、繁殖和扩散。 细菌的侵袭力由病原菌的粘附与侵入、繁殖与扩散,以及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等因素组成。 3、解热作用 ★发热是里热症的主要病理变化。 ①初步认为清热药可通过中和、降解内毒素,或者抑制内热原的产生而发挥解热作用。 ②内热原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 内热原 外热原可刺激人单核细胞释放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IFN-λ)即内热原,内热原使人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体温升高; 其中PGE致热作用最强;其他致热物质引起发热时,脑脊液中PG样物质含量增高数倍。 3、解热作用 清热药的退热作用与解表药及化学合成药阿司匹林有所不同,退热时一般不伴有明显发汗,可能有不同的解热机制。 4、抗炎 急性炎症是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许多清热药对实验性炎症的各个环节均有一定的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