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绪论资料.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文献学绪论

文献学 文献学 绪论 一、课程简介 二、文献、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三、学习古典文献学的意义 四、如何学习古典文献学 五、本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二)目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 (四)考核 (五)参考书目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中文专业选修课,是古代汉语和 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延伸,也是深入学习 研究汉语言文字学和古代文学、把握中国 传统文化的必备基础课和重要工具。 (二)目的要求 1.学习掌握古典文献基本知识 2.学习掌握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的基本途径 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古典文献、文献的载体、体式、体裁、体 例 文献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 (四)考核 (五)参考书目 刘青松《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要》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 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姚铭达《中国目录学史》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 管锡华《校勘学》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陈垣《校勘学释例》 二、文献 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一)“文献”含义及演变 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郑玄和朱熹解释“文”为“文章(件)”,“献” 为“贤才” 。 论语的“文献”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当时的 贤者两项。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以“文献”为书名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 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 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 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 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 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书本记载+ 学士名流议论) 古代认为“文”与“献”是有区别的: “文”是历史上记载下来的经史典籍, “献” 则是后人对历史上典章制度等事发表的议 论、追忆的记录。 实际上,过去的学者们对书本记载和宿贤 的传说、议论两者是共依并重,交相为用 的。(《史记》《汉书》) 稍后的元代诗人杨维恢《送僧归日本》: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文 献”指书籍资料。) 现在图书情报工作中涵义广泛: 通常泛指一切记录知识的印刷型与非印刷 型出版物,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 献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 著录总则》: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二)中国古典文献: 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以及考古发现的一 切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包括今人制作的 古代器物的图片),现在通常以中华民国 成立(1912年)为时间下限(也有学者以 五四运动之前),这些资料是了解研究中 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直 接依据。 “典籍” (三)文献学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工作为对象,研究 文献学 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传播、利用及 一般规律的学科。 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 文献工作:围绕文献所进行的工作 文献工作 中国早期的“文献工作”: 孔子删“诗”,“孔子成《春秋》而乱臣 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下) 汉书艺文志序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 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 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 广开献书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