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调查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目前较多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 了解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并根据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有针对地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让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更充分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查阅有关资料—确定题目—做调查问卷—发问卷—整理统计—做PPT写报告—演示PPT 具体分工如右边表格所示: 我们小组以我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100位不同年级,不同系别的大学生,其中有40位女同学,60位男同学。 据调查显示:有17%的同学表示很喜欢中国古代文学,会主动学习,14%的同学不喜欢,也不怎么去学习,绝大部分人表示课本中的会去学习,课外不愿自学。这表明我院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了解的并不多,缺乏对古诗词的鉴赏和学习能力,创作诗词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大多数人表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差太大,古汉语更是难于理解,因此即使认同其重要性,却不愿意过多地学习。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调查中,竟有64%的人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四书、五经。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竟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九本典籍的统称,而以为那是一本书籍的书名。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觉得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32 76.19% 不是很喜欢,但作为中国人,我们还是该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4.76% 想要去了解。但是课业负担重,没有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2 16.67% 与其了解传统,不如多花时间练练英语和计算机等,更适应社会发展。 1 2.3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42 从调查得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数还是很多的,极少有人会因为更好地发展而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代青年普遍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认同,认为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人民的瑰宝,不应该被轻易遗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加强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相关的教育模式存在误区。 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教材僵硬刻板,教师教学手段陈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现代社会中的许多文化产业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真实的历史文化的认知。 3.学生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从调查显示来看,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1.国家和地区应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开展相应的活动,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 2.注重传统文化普及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制度形式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增强公民和政府部门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感,并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从制度上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保驾。 3.重视传媒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严肃地、有责任感地负起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为避免媒体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应加强文化界对它们的批评和监督机制。 4.传统文化要不断与时俱进。及时为传统文化注入一些新元素、新创意,以吸引青年学生的兴趣。 5.大学阶段学习传统文化也并不算晚。建议大学院校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竞赛、演讲活动,建立文学协会和组织,让青年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