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生理学中的运用.ppt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生理学中的运用.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生理学中的运用.ppt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获 1962年诺贝尔奖。 60年代中期:确定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DNA→RNA→蛋白质 1967年:破译全部遗传密码(三联密码),获1968 年诺贝尔奖。 1968年:发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获1978年诺贝尔奖。 1972年:产生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1982年:建立第一个转基因动物模型。 1990年:首例基因治疗。 1990年: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2003年: 基本完成人类所有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后基因组时代开启。 2 操作过程 SDS电泳 转膜(PVDF或硝酸纤维素膜) 封闭 一抗 洗涤 酶标二抗反应 洗涤 显色或化学发光显影 二、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相的蛋白 质组学分析 1)已知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检测: 2)蛋白质的功能域研究:通过对其中某一个蛋白质作缺失或定点突变,再用此系统检测是否还存在相互作用,可阐明其功能域或关键氨基酸; 3)克隆新基因和新蛋白:将感兴趣的蛋白质基因与BD基因构建成“诱饵”表达质粒,将某一器官或组织的cDNA文库与AD基因构建成“猎物”基因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可筛到与感兴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cDNA序列,并推测其蛋白质序列。 2 免疫共沉淀 (1)原理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缺点: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单克隆抗体 噬菌体抗体 杂交瘤技术 展示技术 宿主细胞: 杂交瘤 细菌 筛选范围 : ~103 107?109 时间: 几个月 几周 操作: 繁杂 相对简单 免疫: 必须 可避免 人源抗体: ? + 费用: 高 低 生产量: 有限 无限 基因获取: 再克隆 直接 应用前景: 有限 不可估 噬菌体cDNA展示技术的应用 1 用于模拟表位的研究。 2 用于DNA、RNA结合蛋白的研究。 3 用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4 用于非蛋白小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5 细胞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6 酶作用底物的分析、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定位信号转导途径等。 CuZn-SOD转基因小鼠(Deshmuckh, 1997) Mn-SOD转基因小鼠(Chen, 1998) 细胞外SOD转基因小鼠(Chen, 1998) 过氧化氢酶转基因小鼠(Li, 1997) GSH-Px转基因小鼠(Yoshida, 1996) 金属硫蛋白转基因小鼠(Kang, 1999) HSP70转基因小鼠(Marber, 1995) HSP70转基因大鼠(Hutter, 1996) GSH-Px基因敲除小鼠(Maulik, 1998)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敲除小鼠(Xi, 1999) 2 . 败血症休克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敲除 (Jack RS, 1997) 清道夫受体敲除 (Suzuki H, 1997) CD14受体敲除 (Haziot A, 1998)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