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轻艇专项运动员站姿及坐姿之静态平衡能力检测 吴唯平 王令仪.pdf
吴唯平 王令仪 / 华人运动生物力学期刊 5 (2011) 1-7 华人运动生物力学期刊 5 (2011) 1-7 轻艇专项运动员站姿及坐姿之静态平衡能力检测 吴唯平 王令仪* 国立东华大学体育与运动科学系 投稿日:2011/06/22 ; 审查通过日:2011/08/31 摘 要 前言:本研究比较轻艇运动员与体育系学生在坐姿静态平衡能力之COP 参数差异。方法:以12 名男性轻艇 竞速运动员及12 名男性体育系学生为受试者。站姿静态平衡能力使用单脚站立测验并分别以开眼、闭眼、惯 用脚、非惯用脚四种情境进行测试。坐姿静态平衡能力受试者须搭配四种不同尺寸的平衡测试椅进行测试。 测力板与KwonGRF 软件撷取压力中心位置坐标。统计方法使用独立样本t 考验,比较轻艇竞速运动员与体育 系非专长生在各项测试中静态平衡能力之差异,统计水平订为α=0.05 。结果:在开眼、闭眼惯用脚之站姿平 衡测试中,轻艇竞速运动员之COP 前后向平均位移速度及平均位移速度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 。 在座椅长28 公分×宽2.5 公分×高4 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左右向最大位移量显著小于 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 ;在座椅长28 公分×宽2.5 公分×高10 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平均偏移半径及 COP 左右向最大位移量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 ;在座椅长28 公分×宽 5 公分× 高4 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左右向平均位移速度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 ; 在座椅长28 公分×宽5 公分×高10 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左右向最大位移量、前后向最 大位移量及左右向平均位移速度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 。结论:轻艇运动员坐姿静态平衡能力较 体育系非专长生佳,尤其是左、右向之平衡能力。 关键词:坐姿平衡、压力中心、轻艇运动员 壹、绪论 轻艇竞速 (canoe sprint) 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能够开始在水面上划行进行划桨动作练习的轻艇运动 认可之正式项目,运动员必须在水面上并且无障碍的 员,应已提升了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然而,过去虽 场地中,划着轻艇,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距离。因 有文献指出轻艇竞速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 此轻艇运动员必须具备优秀的肌力、肌耐力、心肺耐 (李诚志,1994),但并无实证研究针对轻艇竞速运动 力、及平衡能力。轻艇竞速所使用之船艇在重量、长 员做出平衡能力之检测。 度有一定的规范,但在宽度上并无限制,所以为了使 在生物力学研究中探讨平衡能力常以重心、支撑 运动员所划行之轻艇在水面上能达到最快速度,轻艇 基底或足底压力中心 (center of pressure, COP) 作为 船型设计为窄长且底部略呈倒金字塔状,以方便切水 分析的要素。而静态平衡便是在静态动作中维持重心 减少阻力,也因此轻艇竞速是一项需要高度平衡能力 投影点在支撑基底内,因此,在静态动作中足底压力 的运动,初学者刚接触轻艇竞速运动,在练习坐上船 中心的偏移量愈小可推论其静态平衡较佳(成戎珠、 的动作时,不论练习者身 苏芳庆、林纯彬、何金山,1997;江劲政、相子元, 体素质的异同,必定会因为抓不到平衡而翻船,因此 2000 ;Verhagen et al., 2005 ),人体在静态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