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_以宋明以来都市节日为例.pdf
N.W.J.E
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
——— 以宋明以来都市节日为例
[文章编号]1001-5558 (2010)04-0099-12
●萧 放
[摘要] 城市节日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城市节日的公众参与性与公共性仪式表演
体现了城市节日文化空间民俗的本质特征。而城市节俗的历史文化特性集中体现在城市节
日的娱乐性、宗教性及消费性三大方面。我们从传统节日与新型节庆的角度观察城市文化空
间从传统到现代的营造过程与历史流传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在日益城市化的过程中,文
化传统如何与城市当代生活融合,城市如何借助传统节日来拓展人们的生活空间,建立沟通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文化机制。 日本、韩国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 城市节日;文化空间;营造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城市有着久远的历史,从考古发现中可知,上古三代已经形成了政治军事性城市,
此后历代的大小政治层级中心都是人口集中的都市。这些都市虽然与现代城市在社会功能
与空间形态上有明显差异,但其与农村社会相对区分的性质大体一致。中国的城市在早期是
政治军事的都邑,居民是以有身份地位的贵族为主体。中古之后,城市性质发生变化,在商业
消费动机的驱使下,城市成为经济活动中心,城市居民的主体是工商阶层等一般平民,因此
城市生活形态也就发生重要变化,城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得到重视,城市空间不再是上层阶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宋代民俗文献史及其数字化管
理系统”(项目号:05JJDZH223)与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岁时节日研究”(项目
号:06BaLS01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西北民族研究 2010 年第4 期(总第67 期)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0.No.4 (Total No.67)
萧 放·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 ———以宋明以来都市节日为例
级独占的空间。既然城市的普通人是城市人口的多数,那么他们的利益与需要、情趣与欲望,
自然要在城市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来。
一、传统城市节日的历史文化特性
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村生活迥异的生活形态。虽然我们从中国农业社会的总体上看,
中国城市是农业文明的花朵,但花朵毕竟与枝叶有不同的结构与色彩,长期的城市发展过
程形成了城市生活传统。城市的日常生活传统这里先不去说它,我们来看城市的节日生活
传统。
从历史民俗资料看,城市早期没有自己的节日,城市贵族依靠传统农业时令生活,他们
的生活资源都来源于农村,他们只是城居的领主。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因商业、服
务业与加工业的需要,聚集了众多离乡离土的非农业人口,这些人不是以熟悉的家族群居的
方式生活,而是以家庭的形式或单个个体的形式聚集在相对陌生的社会中,他们居住是紧密
的,但职业是分散的。城市居民在生活中逐渐因为城市五方杂处的聚居状态,形成自己的生
活习性。城市有了自己的社会循环系统与生活节律,城市节日就是城市社会时间循环系统的
重要环节,是城市时间节奏的重要体现。
唐宋时期的城市节日已经初现特色,明清以来城市节日愈益突出。虽然我们从城市节日
的时序看,它依然遵行大的民俗传统,一年四季的节日与农业地区差异甚小,但是,值得充分
注意的是,其中具体的节俗内容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虽然同样是传统节日,但过节的方式
与内在的情感需求有了显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城市生活模式的固定化,城市形成自己
的节日传统。
在城市节日传统中,公共性是其根本特性。人们为公共节日需要而组织起来,人们为了
公共社会文化空间的建立而聚集各种精神与物质资源。以农业地区为主的中国传统节日,主
要是家庭性的节日。一般中国传统节俗是围绕着家庭伦理与家族生活展开,祖先祭祀与家庭
N
亲人团聚、节日中的亲族往来是主要表现形式。而城市节日因为居民的居住紧密与人际关系
o
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