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高三历史专题知识整合三农问题[岳麓版].docVIP

热点解读高三历史专题知识整合三农问题[岳麓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点解读高三历史专题知识整合三农问题[岳麓版].doc

高三历史专题知识整合(三) 三农问题 高三历史组:江海波 考纲考点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6)“斯大林模式”(7)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8)罗斯福新政(9)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0)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 知识体系整合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 2、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 3、西汉中期,发明犁壁,牛耕广泛推广 4、汉代出现二牛一人耕作法 5、魏晋南北朝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灌溉用)。 6、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灌溉用)。 水利建设 1、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春秋楚国孙叔敖修芍陂。 2、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修筑郑国渠。 3、秦朝开通了灵渠。 4、两汉:漕渠、六辅渠、白渠等、西域坎儿井 5、隋:开通大运河 生产组织方式 商周:集体耕作 春秋:自耕农经济 建国:三大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后,人民公社 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第一:基本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第二:名称来源: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名。 第三:内容: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 第四: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及政策 民本思想 孔子“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重民、民贵君轻 政策 西汉初 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商周:鼓励经商、职业商人、“工商食官” 战国:重农抑商政策兴起 商鞅变法 奖励耕战 西汉:严厉打击,实行均属平准、盐铁官营、算緡、告緡 中唐: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明清:坚持抑商政策,重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海禁政策 中国古代与农业有关的科技、著作 天象观测:《甘石星经》 天体测量: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动仪 僧一行: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 郭守敬:简仪、《授时历》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记载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 农书:南北朝《齐民要术》贾思勰 元代《农书》王祯 明代《农政全书》徐光启 四大发明:唐代 火药,五代和宋朝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 中国自然经济的演变历程 1产生:春秋时期、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变化: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3解体:鸦片战争以后开始解体,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表现为家庭手工业的衰败。首先是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的分离;其次是耕与织的分离 4消亡:1956年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小农经济彻底消亡。 % Z1 p- x) J7 x* I小农经济的消亡过程,客观上是一种进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农业近代化的过程。$ S3 s/ x0 y8 ]9 Q 中国近代农业政策 太平天国的《天朝亩田制度》 根源 ) g4 k8 N c5 f( H4 G7 m- U P* {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 集中,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 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