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乡》知识讲解
《故乡》知识讲解
撰 稿:张晓春 审 稿:王书萍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少年生活(上)——《故乡》】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于1912年随民国教育部北迁赴京供职,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迁居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10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因此,“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如磐的社会中求索了30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
知识积累
1.阴晦(huì):阴沉昏暗。
2.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3.苍黄:灰暗的黄色。本文形容天色不好。
4.悲凉:悲哀凄凉。
5.瓦楞(léng):绍兴人习惯用“楞”指称那种格子状的狭长凹凸的东西,如“一畦菜地”说成“一楞楞菜地”。屋瓦沟脊相间,也是“一楞楞”的,故称为“瓦楞”。
6.嗤(chī)笑:讥笑。 7.素:向来。
8.如许:这么些。
9.易主:改换主人。易:改变。
10.凄凉: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寂寞冷落。本文形容人物神情悲伤难过。
11.神异:神奇,不同一般。
12.家景:家里的生活状况。
13.祭祀(sì):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14.无端:无缘无故。端:头,引申为缘由。
15.伶俐:动作灵活。
16.景况:光景,情况。本文指生活状况。
17.秕(bǐ)谷:空或不饱满的稻谷。
18.伶仃:瘦弱。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
19.惶恐:惊慌害怕。
20.絮絮(xù):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21.定规:成规,一定的规矩。
22.潺潺(chán):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23.偶像:原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神像。也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
24.切近:靠得很近。
25.茫远:渺茫、遥远。
26.大抵:本文是大都的意思。
27.髀(bì):大腿。
28.鄙夷(yí):看不起。
29.瑟(sè)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30.黛(dài)色:青黑色。
31.惘(wǎng)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32.愕(è)然:吃惊的样子。
33.隔膜(mó):彼此思想感情不相同。
34.恣睢(zì suī):放纵,放任。
35.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36.打拱:作揖。
37.胯(kuà)下 38.獾(huān)猪 39.寒噤(jìn)
40.折(shé)本 41.蜷(quán)缩 42.五行(xíng)
43.应酬(chóu) 43.恭(gōng)敬 44.颧(quán)骨
45.脚踝(huái) 46.潮汛(xùn) 47.弶(jiàng)
48.猹(chá)
考题例析
(2011 福建泉州)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 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读《故乡》,我们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他_________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我们敬仰他___________的崇高品格;读《藤野先生》,他那_____________________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解析:该题考查文学常识——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 参考答案:期待平等 知错能改 弃医从文 爱国精神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高清课堂:少年生活(上)——《故乡》】
1. 多方面地运用对比手法,多视角地揭示主题思想,给作品增添了更浓重的悲剧色彩。
如萧索破败的荒村与海边沙地神异的图画,构成景物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豆腐西施”与“圆规”,构成人物今昔的对比。在人物对比中,又有着诸多层次:有闰土、杨二嫂前后肖像的对比;有闰土前后语言、行动、气质、性格的对比;有闰土与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