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李维森—比较经济学》.pdf
第一讲 导论: 西方近代兴起与清代中国的
历史兴衰:一些仍然存在的历史谜团
“不要以为那些给出估计数字的人最有资格解释它们(即使这些数字是出自他们
自己);也不应该由于它们是数字就相信数字是明确无误的。对那些久远的时期来
说,它们通常不是计量出来的,而只是些臆断 (figments)。结果,这些数字屡屡变
动。更糟糕的是,这些数字常常非常明显地互相矛盾。在此情况下,经济史学家
长存疑问责无旁贷。”
—— 兰德斯(Landes, 1995, p. 661)
1.1 引言:历史反思的现实意义
自 1978 年以来,中国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多个世纪经济社会改革的历史过程。这场以
引入和培育市场机制为主要导向的经济改革,不仅引致了中国社会体制和中国人思想观念的
巨大的改变,把计划经济时代压抑和扭曲了的经济成长的内在动力解放了出来,从而引发了
连续近30 年的高速增长,而且也把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古国,一步步带到
了21 世纪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30 多年的改革历程,已经谱写了一段辉煌的当代
历史交响曲,但历史反过来也向正在走向21 世纪的当代中国,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和
新的挑战。目前中国社会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中国已经持续了近30 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能
否维持?当今中国内部潜存的社会收入分配极度不公且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地区差异不断扩
1
大, 政府官员腐败渎职现象大面积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不断积聚等等问题将如何解决?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成的中国正在走向何方?这些问题,不仅不断敦促我们从理论和现实两
个方面审视我们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当下格局,也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一些现存的、甚至难
以理解和难以摆脱的社会安排和运作方式是如何衍生、延存并且维系下来的历史轨迹。这就
促使经济学界与其他社会科学界一起,去回顾和反思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所走过的历
史,去侧身了解并认识其它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于是,在制度变迁的历史反思中思
1 按照《中国青年报》2006 年3 月7 日的一篇报道,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全总书记处书记李永海在2006 年“两
会”期间于该报记者的一次访谈中说,中国已经成为 “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最快国家之一”。这篇报道说,按
照《2004 年度全球财富报告》上的统计数字,2003 年,在中国拥有超过 100 万美元金融资产的人有 23.6
万。这些人占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9690 亿美元。而2003 年中国的GDP 是1.4 万亿美元。这位全国政协委
员还惊呼道:“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1
考经济理论与现实问题,自然就成了对中国经济学界的一种当下要求了。
站在 21 世纪中华民族历史复兴新机遇的起点上,回首返观近现代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
演化的不同轨迹,人们现在已一般相信,近代以来西方世界(主要是西欧和北美)的兴起,
晚清帝国中后期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停滞以至衰落,似乎已成了一种人所共知的历
史史实。然而,现在看来,围绕着这些“历史史实”的一般“信念”和直观“印象”方面,
还依然存在着一些巨大的谜团。即使我们承认一些历史史实,即到20 世纪初,与西方的工
业革命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比,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古国帝制中国(the imperial
China )却在晚清内忧和外患的深重苦难中衰落了(这一事实不但是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
命和毛泽东等革命家所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提,构成了现代和当代中国在历史波折中蜿
蜒而行且艰苦发展的历史序幕,也是自 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一个不甚久远的历
史背景),但到现在,似乎仍然存在以下一些值得重新探究和思考问题:
—— 在19 世纪初以前,与西欧各国相比,晚清帝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底如何?
—— 西方世界到底是何时开始兴起的?其兴起的原因和动力机制又是什么?
—— 在与西方世界近现代以来的经济起飞和兴起对比的参照系中,如果说晚清帝国经
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衰退而最后殒落了,那么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很显然,这是密切关联着的三个重大历史问题。从经济社会比较的视角认真研究和思考
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在理论意义,而且对理解我们当下中国
社会的运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