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中庸章句·哀公问政》的为政以诚思想——兼与《札记正义·中庸》比较》.pdf

《朱熹《中庸章句·哀公问政》的为政以诚思想——兼与《札记正义·中庸》比较》.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熹《中庸章句·哀公问政》的为政以诚思想——兼与《札记正义·中庸》比较》.pdf

2012年第 1期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2012 (总第209期) 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SociMSciences) GeneralSefiMNo.209 朱熹 《中庸章句 ·哀公问政》的为政以诚思想 — — 兼与 《札记正义 ·中庸》比较 乐爱国 (厦门大学 哲学系,福建 厦门361005) 摘 要:朱熹 《中庸章句 ·哀公问政》实为郑玄、孔颖达 《礼记正义 ·中庸》上篇第十四至十七 章和下篇第十八至二十章的合并。这一合并用 “诚”予以连贯,以“诚”为枢纽,蕴含了朱熹的为政 以诚思想。 《中庸章句 ·哀公问政》以“真实无妄”释 “诚”,从天道与人道统一的层面来界定 “诚”, 认为 “诚”要比 “五达道”、“三达德”以及 “九经”之法更为根本,体现了比 “为政以德”更进一步的 为政以诚思想。这一思想在中国政治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朱熹;《中庸章句》;哀公问政;为政以诚 ;诚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一o46O(2012】O1—0101~08 关于儒家政治,论《语 ·为政》讲 “为政以德”。其中的 “德”,经先秦以及汉代儒家的诠释,被 界定为仁、义、礼、智、信 “五常”。 《中庸》讲 “诚”,讲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而在当 时,“诚”被释为 “信”,因而被纳入 “五常”。这样就构成了以“为政以德”为基础的儒家政治哲学。 这也是当今学术界对于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解。朱熹以 《四书章句集注》构建理学体系,其中 《中庸章句》对 “诚”这一概念多有创新和发挥,尤其是以“真实无妄”释 “诚”,从天道与人道统一的 层面来界定 “诚”,对早期儒家的 “德”作了新的诠释。 《中庸章句 ·哀公问政》不仅把为政与修身、 道德联系起来,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然一有不诚 ,则人欲间之,而德非其德矣。”显然,在朱熹看来, “诚”比“德”更为根本,其中蕴含着为政以诚的思想。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承袭早期儒家对 《中庸》“诚”的理解,忽略了朱熹对于 “诚”这一概念的新的诠释,因而没有看到朱熹 《中庸章旬 · 哀公问政》中的为政以诚的思想。应当说,从孔子的 “为政以德”到朱熹的为政以诚,是儒家政治哲 学的一个重大发展。 一 、 从篇章的构成看 朱熹 《中庸章句》将 《中庸》分为三十三章,与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中的 《中庸》相 同。但是,二者在各章的编排上却不尽相同。最大差别在于:《礼记正义》将 《中庸》分为上、下两大 篇,第一至十七章为上篇,第十八至三十三章为下篇;而在 《中庸章句》中,《中庸》第二十章包含了 收稿 日期:2011—11—07 作者简介:乐爱国,男,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 1O1 ·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礼记正义 ·中庸》中的第十四章至第二十章,即把 礼《记正义 ·中庸》中分别属于上篇的第十四至 十七章和属于下篇的第十八至二十章,融合为同一章,即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这样的合并,实际 上贯穿着一种为政以诚的思想。 在 《礼记正义》中,《中庸》上篇第十四章 “哀公问政……及其成功一也”,孔疏日:“此一节明哀 公问政于孔子,孔子答 以为政之道在于 取‘人 ’、修‘身 ’,并明 达‘道 ’有五,行之者三。”第十五章 “子日:好学近乎知…·不诸侯则天下畏之”,孔疏目:“(夫子)为哀公广说修身治天下之道,有九种 常行之事。”第十六章 “齐明盛服……所以怀诸侯也”,孔疏 日:“此一节说行 九‘经’之法。”第十七 章 “凡为天下 国家有九经……道前定则不穷”,孔疏 日:“此一节明前 九‘经’之法,唯在豫前谋 之。”… 《中庸》下篇第十八章 “在下位不获乎上……不诚乎身矣”,孔疏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