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学科备考综合训练(一).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学科备考综合训练(一)

30、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 C 二、材料解析题: 31、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 洋务企业的兴起;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 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近代生产方式在中国社会的兴起,虽然是伴随着西方殖民侵略的到来和自然经济下农民与手工业者的破产而出现的,但是随着大机器的引进和近代生产方式的出现,中国社会亦随之走向进步,如:生产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等。 第32题,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图15“没有开化得中国佬”图16“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图17“中国就要崩溃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

文档评论(0)

638922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