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组医学微生物(陈秀红组).ppt
陈秀红 201356501226 童玉春 201356501196 魏茂碧 201356501356 陈颖 201356501404 苏萍 201346902045 埃博拉药物及疫苗的研发进展 2014 年 7 月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再次爆发,疫情比以往更严重,且仍在蔓延。据WHO官方网站数据,截止2015年2月27 日,全球埃博拉病毒出血热共感染 23825 人(包括疑似病例),其中死亡 9660 人。 埃博拉病毒爆发以来,全球制药巨头、研究机构聚焦于抗埃博拉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下面是全球抗埃博拉药物及疫苗的研发进展: 据丁香园 Insight – China Pharma Data 数据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于2月初申报,仅20天后,即25日获得临床批件。意味着中国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快速地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紧跟全球埃博拉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脚步。 日本富士公司研发的 favipiravir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对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之一,目前处于 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试验结果积极,出现加速病人恢复过程的现象, 另外,2014 年夏天美国的两名医疗救助人员接受了马普(Mapp)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抗体混合物实验性药物 ZMapp 的治疗,症状得以改善,因此这个由烟草植物而来的药物一时声名大噪。目前,Mapp 公司表示已准备了足够剂量的药物在利比里亚开展临床试验。 葛兰素史克的 cAd3-EBO 疫苗,其早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 cAd3-EBO 疫苗安全且具有免疫原性,并未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该结果于 2014 年 11 月 27 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其早期临床试验的数据给了政府和制药公司信心继续开展下一阶段的试验。2 月初,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与利比里亚卫生机构合作,已开始在利比里亚境内大规模试验 cAd3-EBO 和默沙东的 rVSV-ZEBOV 疫苗,以评估这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国研制了 5 年的抗埃博拉药物 JK-05 于 2014 年 8 月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运往非洲于紧急情况下使用。此后,四环医药和军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继续合作开发法匹拉韦,目前药学专业审评已经结束,但尚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随着埃博拉疫情的继续蔓延,埃博拉药物及疫苗的研发也更加迫在眉睫,各国政府和制药巨头的投入都期待在未来一两年换来结果,或喜或悲,不仅关乎制药公司的股市涨跌,更关乎全球人类的健康。 主题:遗传学组成能够通过塑造微生物组决定我们的胖瘦。研究人员通过双胞胎研究鉴定了一种鲜为人知的肠道菌,这种细菌高度可遗传,而且在身材苗条的人体内更为普遍。 伦敦国王学院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双胞胎研究鉴定了一种鲜为人知的肠道菌,这种细菌高度可遗传,而且在身材苗条的人体内更为普遍。移植到小鼠体内之后,这种细菌还能避免小鼠发胖。 实验:研究人员收集了416对双胞胎的1千份粪便样本,并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基因测序。与异卵双胞胎相比,同卵双胞胎(基因完全相同)之间的微生物丰度更为相似。异卵双胞胎的基因相似性其实跟普通兄妹差不多,只不过他们在子宫里共享了同样的环境。 结论:基因对肠道菌的组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受宿主遗传学背景影响最大的是细菌Christensenellaceae。这种细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在身材较瘦的人体内丰度更高。研究人员用这种细菌处理小鼠,抑制了这些小鼠的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由此可见,提高这种细菌的丰度,有望帮助人们避免肥胖或者有效减肥。“这种肠道菌可以防止机体发胖,而它们的丰度取决于我们的基因组。 应用:人体微生物组将会成为肥胖症治疗的一个新靶标,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体的遗传学组成,用益生菌进行个性化的肥胖症治疗。 肠道微生物通过性激素来影响自身免疫风险 据研究报告,在小鼠中,各种各样的居住在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影响性激素的水平并转而出现I型糖尿病这一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发现可能会提供线索让人们了解为什么像多发性硬化及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中往往要比在男性中更为常见。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都促成了一个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但人们对可能起作用的特定环境影响并不十分了解。 Janet Markle及其同事希望从会发生I型糖尿病的“NOD”系小鼠寻求启示。在通常的情况下,雌性小鼠比雄性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加易感,雄性似乎因为有较高的睾酮水平而得到保护。但是,这种差异在NOD 小鼠于无菌环境下长大时则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