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语文版
《竹林深处人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顺序,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一探究一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竹林的美丽、竹乡生活的恬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写景文章的特点
教学难点
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并会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起中国美景,有人曾这样说过“北方之景,形似关东大汉,有粗犷豪放之态;南方之景,宛如小家碧玉,有温柔恬静之姿”。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竹林深处人家》,就让我们去江南竹乡领略一下她的女儿情态和动人之姿。
二、简介作者。
原名黄草予,又名黄茅,广東台山人。著作有《落乡班子》、《职业与爱情》和《清明小简》等十多种。
三、字音及词义。
山麓 :山脚。麓,山脚。
饼饵 :糕饼一类的食物。
竹坞:指四周长满竹子的地方。
山岚:山林中的云雾。岚,山里的雾气。
匾箪:盛东西的扁形竹器。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
髹 :用漆涂饰器物。
箬 :这里指笋衣。
四、整体感悟。
1、谋篇立意——文章重点写出山村人家,写竹林丰收的喜悦。文章通过不同的视角描写茂密的竹林,不仅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也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竹乡及生活在那里的勤劳朴实的村民的一往情深。
2、文章脉络:全文共十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缘起。由吃扁尖笋引起对江南乡下作客的回忆。
第二部分(2~5),写“竹林深處”。这一部分又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扁尖笋、碧螺春谈起,略点江南竹乡风味。
第二层,转入正题,先总写竹乡的竹海。
第三层,由石子路深入竹海,才知其中既深密又曲折。
第四层,登竹坞居高临下,俯瞰竹海。借画家和护林员的议论,点出竹材竹笋丰收。
第三部分(6~9),写“竹林深处人家”。这一部分也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怀疑宁静的竹海没有人家,后来发现竹林深处的炊烟,引人下文。
第二层,随着炊烟,向竹林深处进发,渐渐展开一幅竹林深处村落图。
第三层,竹乡人家,不仅房屋门窗用竹构造,而且家具器皿都用竹造。事实上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一再映带盐笋干、碧螺春,描写竹乡生活的乡土气息。
第四层,临別用听见拾竹女孩子的笑声,再点竹和竹笋的丰收。第四部分(10),结尾。回应首段,寄寓对竹乡的眷念。
六、探究活动,深入理解。
1、首先来感知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在前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从什么角度写出了竹海什么特点?要求;找出文中的一些语言标志。
明确:远望:宽广深沉。近观:密不见底。四顾:无边无际。
教师点拨: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板书)作者除了从不同的视觉看竹海,还从不同的方面渲染竹海的特点。
2、从文中找出从色彩、声音、气味各方面对竹海进行细腻描绘的句子。
明确:色彩:声音:气味:
教师点拨: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具体描绘。
小结性提问:①为竹海拟一条广告词。②为政府机关开发“竹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板书设计】 11、竹林深处人家
远望:宽广深沉
近看: 深不可测 (由远到近、整体到局部)
四顾: 密不见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有关竹子的诗文:
1、咏竹 (齐.谢眺):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2、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3、 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分析探究。
1、文章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明确:竹林美 竹林人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6《韩老师教我敢说话》同步练习 北京课改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6《韩老师教我敢说话》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7《如是我人》学案 北京课改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7《如是我人》同步练习 北京课改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科学家的师生情谊》同步练习 北京课改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科学家的师生情谊》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7《如是我人》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科学家的师生情谊》学案 北京课改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9《驿路梨花》学案 北京课改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9《驿路梨花》同步练习 北京课改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