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诸葛亮,诸葛亮,诸葛亮骂王朗,诸葛亮墓,诸葛亮孔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诸葛亮骂死王朗,诸葛亮的老婆,诸葛亮骂马谡搞笑版
略论诸葛亮
一、酷吏和人治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尚,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
我说诸葛亮是人治,不是法治。那么,何谓“人治”?《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称人治。至于“法治”,按照《辞海》是有两种解释的,一是法家的学说,曰“依法治国”,含法术势三方面内容,法方面是要求用法律统一人们的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使“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在诸葛亮治蜀期间,作为法家传人的他应该说其行为还是基本符合法家理论,但从整个官僚体系来说,他并没有要求所有官吏都这样做,只是他自己这样做而已,所谓事必躬亲,就是这样累死的。事实上,按照法家的理论,当政者本身是不应该这样劳累的。另外一种解释就是近代西方康德、施泰因提出的法治主义,但这与诸葛亮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据的西方的契约理论而来的法治主义,其“法”与中国法家的“法”是两回事,两者并不一致。中国古代无西方的法治精神,是无疑的,但是诸葛亮符合法家的法治精神吗?
“物理其本,循名责实”八字是名法家的精义,历史记载,诸葛亮治国并非严格按照法律行事,故“刑虽峻而无怨者”,原因是“其用心平而劝戒明”。是道德治国的典型例子。
然而,所谓“刑虽峻而无怨者”,说明民虽无怨,然终掩盖不了严刑峻法的事实,谓之酷吏,并无不可。法家之用法,固不容失之轻,亦断不容畸于重。就这一点来说,诸葛亮之治国,就刑罚偏重来说,并非完全符合法家法治的精神。但是,作为法家精神的另一方面,即审时度势来说,在诸葛亮所处环境下,严刑峻法也是时势所需。事实上,“酷吏”一词,其实并非贬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需要酷吏的。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作为诸葛亮严酷治国的例子,《三国志》中裴松之记郭冲谓:“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裴松之分析并无此事,但我认为郭冲不至于无中生有,可能诸葛亮此话未必是与法正对答,有可能是法正问刘备,诸葛亮代答之言,而且该言在理,是当时治理蜀国应该采取的政策。诸葛亮生性刻板,乏于应变,执法过严,应属正常。正因如此,法正亦有效仿诸葛亮之处:“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省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
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再无其政,这种特点正好符合“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人治定义,故说诸葛亮之治为人治,是确定无疑的。
事实上,在中国传统中,不管是儒家的人治,还是法家的法治,实质都是人治,两者是统一的。吕思勉云:“法家之重人治,与其信赏必罚,理实相通,皆出于法自然之说者也”,“法家贵综核名实,故其所欲考察者,恒为实际之情形。执旧说而谬以为是,法家所不取也。职是故,法家恒主张变法。”法家之法由人定,执法虽无偏差,然实质经常变动,并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