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中国书院制度,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中国书院制度研究,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略论中国人的脸,书院制度,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古代书院制度,中国地质略论,现代书院制度
略论中国书院制度
历史师范101 赵小燕 20号
华夏上下五千年,中国的文化教育也是源远流长,走过了很长的历程。在官学与私学的更替中,世事风云变幻。当印刷术给书带来了无限复制的契机,当战争使城镇成了沸腾的战场,这时候,文化人开始寻求他们安心专研学术的天堂,于是,他们将目光转移到僻静的山间,一种新的文化教育形式随之出现,即书院。书院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制度,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普及于明清,后经改革,至今绵延不绝。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由于发展程度的不同,故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所以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概括了一些共性特点: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在书院制度下,书院的教育特点。
从教学原则上看,一是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这被普遍地认为是书院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书院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两者并行,起了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书院完美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学术研究是书院教学的基础, 书院教学又传授和进一步发展了研究成果。明清的一些著名学者,如王阳明、黄宗羲、戴震等等,他们在书院既进行教学活动又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学生编纂图书等。历史上有名的书院,基本也是当时教育活动中心。二是反对为科举而学,强调人格的陶冶,培养健全的人格。很多书院都订立了学规,以此来规范学子修身、处事、接物的行为。例如《白鹿洞学规》的修身之要是: “言忠信, 行笃敬;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是: “正其谊, 不谋其利; 明其道, 不计其功。”接物之要是: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 反求诸已。”这些都体现了朱熹的德育实践方法, 那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
从教学方式上看,一是实行自由讲会,书院确立了“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进行讲会,开展争辩,共同辩论。南宋时,朱熹和陆九渊二人属于不同的学派,他们俩曾于淳熙二年(1175年)在鹅湖寺进行公开辩论,这便是有名的“鹅湖之会”。讲会是书院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是书院区别于学校的重要标志。书院的讲会活动一直持续到清代。虽然在书院的学术之争中也有些人存在门户之见,但真正的书院大师都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充分体现了书院在治学风格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二是书院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书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不断的质疑来启发学生。朱熹指导学生的读书原则是“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
从教学内容上看,书院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知识为主,儒家经典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多数书院的主要教材。但是各个朝代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宋朝书院大多学习程学和朱学,明代的书院主要学习陆、王心学,清代的书院却是以传授汉学为主。
从教学目标上看,书院体现出一种求实创新的目标。在求实方面,清代的朴学大师戴震提倡“空诸依傍”、反对“私智穿凿,恃胸臆以为断”,以及“无稽不信”,真理所在,虽师父之言,也不苟同等。在创新方面,很多书院大师都注重学术的创新。宋末和元代有不少朱学传人,他们不再死守朱熹之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王应麟,元代的北山学派代表人物金华四先生等,都极具创新精神。
其次,书院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朝夕相处,易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朱子年谱》载朱熹在白鹿洞“每休沐辄一至,诸生质疑问难,诲诱不倦”。在潭州“修复岳麓书院, 夜则与诸生讲论,随间随答,略无倦色。多训心切己务实,毋厌卑近而慕高远。恳恻至到,闻者感动”。他的学生黄在《晦庵先生行状》中提到,朱熹“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 书院老师能对学生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因而也受到学生们的敬佩。
另外,古代书院也担任着藏书的职能,从宋代开始,书院向来注重藏书。藏书、讲学和祭祀是中国古代书院的三大事业。一些书院在进行藏书的同时,还大量进行刻书出版,清代是书院刻书事业最繁荣的时期。清代书院不仅藏书量丰富, 而且还制定了专门的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
书院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其经费来源上,书院经费来源不一,但主要来源于民间, 多为自筹资金,也有其他来源。书院多由民间集资兴建,有个人提供, 有富有家族提供,有地方绅士提供,也有地方官吏带头倡捐。归纳起来, 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 学田制、接受捐赠和官方资助,这些是书院得以正常维持的经济保障。学田是书院的经济主体, 学田主要由民间学人乡邑或名流捐赠, 或由政府拨赐,书院将其租出去或雇人耕种,收入直接用于办学和养学。除此之外, 书院还从其它渠道筹集资金, 资金有相当部分来自官拨, 或地方政府将其税收的一部分划给书院。
书院作为一种古代封建教育机构,其文化价值是不容小觑的。
第一,书院在传授学业的同时,也重视德行修养,乃至把德行放在比学业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这种“德业并重”的思想为后代的书院所传承和发展。
第二,书院所体现出的一种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值得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