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破解)旧址讲解词(适用于普通观众)0.docVIP

(成功破解)旧址讲解词(适用于普通观众)0.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讲解词 (适用于普通观众)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参观。这所院落,就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借用了西柏坡村东头的13户民房,根据需要又请工匠陆续修建了部分房屋,陆续围起了一道土坯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为了适应战争的环境,中央工委对外称“工校”或“劳大”。 1948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里,毛主席、党中央领导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部署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酝酿筹建了新中国。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西柏坡成为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有8个展室,下面请随我参观董必武同志旧居。 董必武同志旧居 董必武同志旧居原本是西柏坡村的一户民房,它坐北朝南而建。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是秘书王保萱与夫人马云苏住房;南厢房是卫士长刘国安和服务员冷启元、张莲英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春天,小院里海棠葱茏,翠竹吐绿,杏花芬芳,夏秋季节则果实累累,使这所普通的农家小院别有一番情趣。 董必武同志于1947年5月随同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1949年3月,前往北平。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室内的陈设都是按照原样摆放的,办公桌、太师椅、茶几、书架等都是原物;北墙悬挂的“华北必威体育精装版详图”是董老收藏并使用的。 董必武,原名贤琮,号璧武。1886年3月5日出生,湖北省红安人,曾参加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西柏坡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工委常委、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等职务。 作为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董老在西柏坡协助刘少奇、朱德领导了中央工委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解放区的财经工作,为统一全国财经工作奠定了基础;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及其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其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的桌上经常放着笔墨纸砚,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里,董老还为1948年12月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 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北墙上一张照片,是董必武与夫人何莲芝、大儿子董良羽、女儿董良辉翚,次子董良鬲羽的合影。 董老的夫人何莲芝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织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模范。炕上的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纺线用的。当年,董老在工作之余曾跟何莲芝学纺线,由于初学,左右手总协调不好,董老看着夫人熟练优美的纺线动作,深有感触地吟道:捻线巴掌握手拳,看时容易做时难。“功夫不负有心人”。董老终于学会了纺线。 1978年10月,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当年的纺车,并唱起了一首《纺车谣》。“小小的那个纺车吱扭扭转,摇起了那个纺车纺线线……”仿佛又回到那难忘的岁月。 董老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有一次,西柏坡村一位农民的孩子病的奄奄一息,家人看着孩子没救了,但又舍不得扔掉,就放在了碾子上。董老夫妇知道后,立即叫人把孩子抱到机关卫生所,经过抢救,终于使小孩转危为安。现在,这个小孩仍然健在,西柏坡一带的群众每当提起这件事来,都无不为之感动。 新华社总编室旧址 这里是一座三进式的院落,分为前、中、后三个小院,房东是西柏坡村的闫忠杰。中央工委到西柏坡后,由于住房紧张,朱德曾住在刘少奇的前院,1948年11月,朱德搬到后沟新建的窑洞里,新华社总编室才集中在这里办公。 新华通讯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47年3月,中央撤离延安以后,新华社就一分为二,一部分由社长廖承志率领总社主体人员,到达了邯郸涉县,另一部分由新华社的副总编辑范长江率领,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 1948年中央东渡黄河向西柏坡转移,4月份,新华社的两路人马在平山县胜利会师,西柏坡成为中央驻地以后,新华社也进驻到了西柏坡附近的陈家峪村,由廖承志任社长,胡乔木为总编辑。1948年8月,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新华社的集中领导,抽点了20多个人,组成了一个精干的小编辑部,从陈家峪搬到了这里,直接受党中央的领导,从此,这里也就成为了新华社总编室的旧址

文档评论(0)

leirenzhan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