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天然气工业
维普资讯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28卷 第 3期 2004年 6月
JOURNAI ()F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Vo1.28 No.3 Jun. 2004
泥质分布形式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
蔺景龙 ,赵海波 ,姜 涛
(1.大庆石油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大庆油 田有 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办公室,黑龙江 大庆
163000 )
摘 要:在毛细管束模型基础上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探讨了泥质不同分布形式对渗透率的影响.建立 了分散泥质和
层状泥质与渗透率的定量关系式,提出了泥质砂岩的渗透率综合模型,由模型确定渗透率所需参数可从岩心及测井有关
数据得到.利用此方法处理 了大庆地区的实际资料,计算渗透率与理论渗透率的平均绝对误差为 2.8×10 /xm .
关 键 词:毛细管束模型;流体力学;泥质的分布形式;渗透率 ;测井
中图分类号:TEl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4)03—0001—03
在储层参数中估算渗透率是最为困难的,因为它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但可从测井数据直接或问接得到
接近实际情况的砂岩渗透率.在探讨泥质砂岩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时,大多数研究人员并没有考虑泥
质的分布形式 ,或仅考虑分散泥质.RevilA和 CathlesLM[】认为泥质砂岩渗透率与泥质含量和两种极
端情况下的渗透率有关 ,即纯砂岩时的渗透率和泥岩渗透率;KorvinG[2]提出了泥质砂岩渗透率的渗滤模
型,其出发点还是基于 Kozeny--Carman方程,在确定具体参数时运用 了分形理论 ,只讨论了含有高岭石
黏土矿物时的泥质砂岩渗透率;SriNiwasE等人提出了一种半经验方程 ,此方程是对 Kozeny—Carman
方程的改进 ,考虑泥质时 ,认为泥质均匀分布在相互孤立的砂岩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泥质薄膜层 ;另外一
些人处理泥质砂岩渗透率时,只是对泥质参数进行校正.笔者在考虑泥质存在时,认为泥质体积是由3种
不同分布形式的泥质体积构成,即分散泥质、层状泥质和结构泥质.从流体力学角度考虑 ,提 出了不同泥
质分布形式下的模型假设 ,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 了分散泥质及层状泥质单独存在时的渗透率模型.综合
分析此两种泥质分布形式对泥质砂岩渗透率的影响,提出了泥质砂岩渗透率的综合模型,其中确定渗透率
所需参数可以从岩心分析及测井有关数据直接获得.应用该综合模型对大庆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处理 ,
所得理论值的精度符合实际要求.
1 理 论 分 析
分别讨论只含分散泥质和只含层状泥质时的泥质砂岩渗透率模型.文中不考虑温度及压力对传输性
质的影响,同时不考虑与化学性质有关问题 ,如表面润湿性 、矿物溶解及流体与岩石骨架的离子交换.对
于结构泥质的存在 ,由于其代替 了骨架颗粒而并不改变粒间孑L隙度,故假定结构泥质对渗透率没有影响.
为方便起见,在不影响实际应用情况下 ,将砂岩骨架的造岩矿物看作仅 由石英颗粒构成.
1.1 分散泥质砂岩渗透率模型
分散在砂岩粒间孔隙表面的泥质 ,其体积 占据部分粒间孔隙空间.设纯砂岩的粒间孔隙度为虬 ,分
散泥质含量为V ,则只含分散泥质砂岩的有效孑L隙度为 一虬 一 .对于仅含有分散泥质的泥质砂岩,
从传统的Kozeny--Carman方程出发,对其做适当的变化,有
K 一 (~/32r)·D:·10。, (1)
式中:K 为岩石渗透率 ;为岩石有效孔隙度;r为动力弯曲度 ;D 为水力直径,等于水力半径r 的4倍.
收稿 日期 :2004—02—19;审稿人:宋延杰 ;编辑:曾湘华
作者简介:蔺景龙 (1949一),男,教授,主要从事测井资料解释与地质应用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28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