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特征及构造意义.pdf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
第36 卷 第3 期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Vol .36 N o . 3
20 15 年 6 月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Jun . 20 15
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15. 03. 006
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特征及构造意义
梁向军1), 2) 黄金刚1), 2) 李 丽1), 2)
刘林飞1),2) 张 蕙1) ,2)
1)中国太原03002 1 山西省地震局
2 )中国山西03002 1 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 选取山西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震源深度资料,采用网格滑动平均法,对200 1—20 11
年2 535 个定位精度为 类( 0.5 s )、 类(0.5 s 1.5 s) 且 2.0 地震的震源深
Ⅰ t ≤ Ⅱ t ≤ ML ≥
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山西地区地震的平均震源深度为0—40 km ,中小地震
震源深度以6—20 km 为主,个别区域有深度20 km 以上的地震分布。从剖面图可见,山
西地区震源深度分布集中,基本可见大同、忻定、太原和临汾盆地震源深度下界。分析可
知,很多深源地震发生在盆地内部,此区域地震活动性高,震源深度范围大,与山西地堑
的拉张构造吻合;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由北向南逐渐变深,意味着山西省地堑的形成是
从南向北逐渐发展的。
关键词 山西地区;震源深度;统计分析;构造意义
0 引言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信息基本参数之一,其分布对研究该深度范围的应力状况、区
域地震活动性状态和地震危害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高原等,1997 ;张国民等,2002 )。
震源深度把地震活动性与周边的地质结构以及活动断层的划分联系在一起,可靠的震源
深度有助于更好地约束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及起始时间(Saikia C K ,200 1)。另外,震
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孕育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活动构造背景,
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山西地区震源深度的研究成果
较少,有必要对山西地区的震源深度进行探讨,了解山西地震震源空间展布和分布特征,
从而为断裂构造活动分析与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选取
山西测震台网自200 1 年 1 月实现宽频带、大动态数字化观测,历经“九五”、“十五”
技术改造,现有地震台45 个,台站密度、拾震能力均有大幅提高。为了消除地震定位精
度的影响,重点选取200 1—20 11 年 类( 0.5 s )、 类(0.5 s 1.5 s) 定位精度(大
Ⅰ t ≤ Ⅱ t ≤
多数 类定位精度,个别 类精度)给出震源深度的地震作为研究对象,由此筛选2 535
Ⅰ Ⅱ
个M L ≥2.0 地震(图1)。其中,200 1 年1 月至2008 年4 月地震定位采用Geiger 法(Geiger
L ,19 12 ),2008 年5 月以后地震大多采用Hypo2000 定位方法,对于个别震源深度定为
作者简介:梁向军(1978—),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与分析。E-mail :liang_xj 2005@ 163.com
基金项目: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 13003Y ,XH 140 10Y )及中国地震局青年骨干专项(20 140305) 和20 14 年
震情跟踪专项工作任务(20 140 10 10 1) 共同资助
本文收到日期:20 14- 10-22
第3 期 梁向军等: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特征及构造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镇化、郊区化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pdf
- 基于+ANSYS+和响应面法的抗滑桩结构可靠性分析.pdf
-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pdf
- 基于+GPS+观测的青藏高原现今三维地壳运动研究.pdf
- 基于+MODIS的大田县均溪谷地+NPP与+NDVI相关性的时空变化特征.pdf
- 基于+PLS的湖南省建设用地驱动力分析模型.pdf
- 基于222Rn质量平衡模型的胶州湾海底地下水排泄.pdf
- 基于3种不同类型的炭屑数据定量重建大兴安岭火历史的结果对比.pdf
- 基于AHP的水土保持评价方法.pdf
- 基于Clementine热红外数据的Apollo17登月点区域氧化钙含量反演.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