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修身”.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与“修身”.ppt

一、学习《大学》的目的 为什么学习《大学》? 关键词:国学热 (二)何谓《大学》? 1、“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大学:博大之学,大成之学 2、大学==太学 3、“大学”:大人之学 (四)《大学》内容概述 “三纲八目” 三、《大学》释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 纲 明明德 (对己) 亲民 (对人) 止于至善(人我合一) 这一推理隐含/论述了什么问题? “义利之辩” 1、何谓“义”?何谓“利”? 2、“义”、“利”何为? 关键在“和”,“义利相和”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义”“利”不可偏一而废,“利”的追求必须在“义”的指引下进行,“高义”的实现需要“微利”的满足为基础。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黑格尔 《大学》之用: 以内圣外王的方式将知行合一 “国学热”的原因: A、国际社会对现代文明中科学、理性至上价值观的反思,与国内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现状合力作用的结果。 B、是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是民族文化自知的一种体现。 对待“国学”的态度: 需要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本质,才能真正形成现代中国。 但寻根溯源绝不意味着复古回归,只能选择传统文化中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融入现代生活,使之成为现代中国的独特表征。 怎样学“国学”? 学其“道”择其“术” “道”:共性、抽象的精神理念。 “术”:一般、具体的现实策略。 人与人如何才能融洽相处? 利益平衡,人格平等。 如何协调利益,保证人格平等? 法德兼治。 《十八大报告》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以 德 及 人 达德人生: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达德之路:《大学》 “明明德、新民,止至善,此八字已括尽一篇之意。” ----宋黄斡:《诸经讲义》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言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大学·传之一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大学·传之二章》 ……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传之三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大学·传之四章》 八目 传之五章:释格物致知 传之六章:释诚意 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一)学习、探索、认识外部客观 世界阶段 : 格 物: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二程全书·遗书》 “格物”即“穷物之理” 致 知: 致:送诣也,诣,至也, “前往”,“去到” “格物、致知”之用: 我国年均读书量4.3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2011年人民网电子版,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徐升国) 英国1/4的人读5本以下,1/2的人读5本以上,1/4的人读20本以上。 江浙企业家年均阅读量不足2本,欧美企业家年均阅读量20本,中国全球五百强企业家0.5本,日本企业家50本。(时代周报) 读书异化:功利化; 知识异化:智识 如何格物、致何类知? 一方面,应用型知识,包括书本知识的获取和工作中的思考。另一方面,人文素养,解惑心灵的迷茫,博杂之学。 诚 意、正 心 诚:信也,从言,从成。 意:心之所发。 诚意:心口如一,不自欺欺人 诚 意: “毋自欺” “慎独” 正 : 是也,从一,从止, 一以而止。 引申为“平定”之意 诚意、正心之用: 诚意、正心包括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个人的内省。 个人的内省在传统中国社会为什么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