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教与学的生活充满活力充满阳光.doc
让教与学的生活充满活力,充满阳光
――2008年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与考试评价的基本思考
y6180@126.com 喻汉林
二、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活力,充满阳光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愉快学习与艰苦思考
﹡﹡学习没有失败者,只有学多或学少的差异
﹡﹡兴趣与动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公式:A=X+Y+Z.A:成功;X:艰苦劳动;Y:正确方法;Z:少说废话
﹡﹡手脑关系:陶行知《手脑相长歌》: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现象之一: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想想就可以了――一些优秀生如此
﹡﹡脑子越用越灵。――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解题的四个过程:(1)横看群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理解、观察;(2)吾将上下而求索――发散、推理;(3)山穷水复疑无路,或踏破铁鞋无觅处――受挫、茫然;(4)柳暗花明又一村;或得来全不费功夫――发现、惊喜。
﹡﹡引导学生坚信:①从现在开始,想改变就能改变,一切皆有可能。②改善学习有策略,行动起来是关键,只要真想有提升,愿望一定能实现。
(一)学习策略
策略一:发现问题, 随时解决
了解自己的途径的两个方法:
(1)随时留意。在学习过程中,当遇到一个有点困难或概念不清的问题时,就抓住它,关注它,直面它,把它提出来,不要让它溜了,然后设法解决它。
(2)主动寻找。即从自己的作业本中、测验卷中找出自己所曾犯过的错误,看这些错误现在是否一定不会犯了,再把可能再犯的错误标出来,或单列出来。不忘错误,从错误中学习。
例13 二次函数y=ax2+x+a2-1的图象可能是( )
答案:B.
﹡﹡﹡﹡相信自己是取得进步的法宝。
﹡﹡﹡﹡及时把所遇到的问题想清楚,真弄懂。
﹡﹡一时不能解决问题太正常了,即使是数学家也常如此。
﹡﹡搁置问题也是一种技巧――提高效率的技巧
策略二: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找到问题、明确目标,着手行动。
行动要领:不求速度,但求收获;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具体措施:以教师的学习安排为基本线索,以自己确定的任务为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每发现一个具体漏洞时,就及时弥补;每发现一个具体困难时,就力求及时克服;每遇到一个未曾见过的新题,就要尝试解决它;思而不解时请教他人,不留疑问。
例图是三个直立于水平面上的形状完全相同的几何体(下底面为圆面,单位:cm).将它们拼成如图2的新几何体,则该新几何体的体积为 cm3.(计算结果保留)
﹡﹡﹡﹡利用规则问题解决不规则问题。
策略三: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学习数学,首要的是独立思考,在思考数学中学习数学,不但要学习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习思考数学的一般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要大胆探索,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在自己独立探索过程中,要明确的知道自己目前所使用的思路与方法;在听老师讲解或同学交流解题过程的时候,更多的要关注其中的思想方法与求解策略。
例3 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为∠BAC∠ACB的平分线,图中的线段AC、AE、CD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从重要的已知条件取得突破。
﹡﹡﹡﹡不轻言放弃,肯花时间去想――即使想而未决,也学得更多。
策略四:反思总结,不断改进
反思与总结是学习进步的阶梯,是改善学习、提升能力的法宝,有了反思与总结,学习行为的不断改进,成效的不断提升就是自然之中的事情了,因此,反思与总结应成为每位学习者学习活动中一个经常性、自觉性的行为。
反思总结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回顾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与成败得失的原因,并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简明地表达出来,以指导自己后续行动。
例4(2007年,江西卷,第24题,有改动)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6个点:,,E(0,﹣3).
(1)画出的外接圆,并指出点与的位置关系;
(2)直线DE与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分析:第(2)问,看上去DE与相切,但怎样证明呢?
当你动手思考时,总得有个想法。如“因为点D在⊙P上,那么只有证明直线PD⊥DE就好了”,于是就可以沿着这一思考继续思考:要证明两条直线垂直,不是有两条路吗,如果证明了∠PDE=90°,或在一个三角形中,某条边的平分等于另两条边的平分和,不就可以了吗?到了这里,似乎有些眉目了,有了继续进行的方向了。
先沿“证明∠PDE=90°”这条路试试。这里的图形在网格中,看来网格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果需要的话)。从图上看∠PDE可以分成两部分(设过D、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y轴于F):∠PDF与∠EDF。这∠EDF不是又与∠PDG相等吗(设直线PG平行于y轴与DE交于G)?于是不就有了∠PDE=∠PDF+∠EDF=∠PDF+∠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