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中国古代的给排水系统:深埋地下的智慧.doc
解读中国古代的给排水系统:深埋地下的智慧 2013年03月22日14:19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故宫中1142个螭首实际上是排水系统的重要部分。
水,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源泉,也是一个文明的支柱。但不是依靠水源就一定能成就一个文明,只有利用其优势又防范其危害,才能让一个文明立稳根基。中国古代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从简陋设施一步步发展,其中不乏令人赞叹的精妙作品。
目前发现的距今最早的排水系统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的唐户村,称为新郑唐户遗址。这个处于9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村落,拥有一条完整的绕房排水系统。而在建筑史上,给排水系统能称得上范例的,汉长安城算其中之一。
汉都长安早期一直在渭河南岸发展,保证了都城居民和宫廷的充足水源。关东是一块富饶之地。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宫殿和都城,这使得旧有水源已不能满足城市需求。
于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修建昆明池供水工程。昆明池上源引渭河支流沣水和洨水,北与镐池相通,其下源纳水。昆明池周长达20多公里,主要功能是蓄水。其下有揭水陂可以控制和调节入城水量。水渠入城后在未央宫西边设仓池,这是控制宫城区来水量的枢纽。昆明池出城后称漕渠,开凿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是一条东连渭河的人工运河。
有运河沟通渭河和黄河,江南的物产可以通过水路源源运入都城。通过城市水利工程,形成了可供控制调节,具备供水、泄洪、漕运和美化环境的水利体系。人工形成的水体进入都城,使城市市政功能进一步加强,城市质量得以优化。汉代比前代更全面地将水的环境功能运用到城市建设上,对以后宫城规划和营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俗话说,“先有大板井,后有临安城”。可见水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居民都是靠井水维持日常生活。官方也对水井的规格、开采、维护做出了具体规定,可见水井对国家的重要性。在井口处修建亭子,井口边立碑注说,修建龙王庙等,无一不说明中国古代居民对水的重视。
而排水系统,故宫则是一个优秀典型。紫禁城中,内有金水河,外有护城河,一共有1142个用来排水的螭首,每当下雨时,可以欣赏到千龙吐珠的胜景。故宫里的各个庭院内的明沟和暗沟的水流入纵横交织的沟道的支线和干线,最后全部流入内金水河,顺河排出宫去。历史记载,不管下多大的雨,宫内从没有雨水阻塞的现象。 2012年7月21日,北京那场暴雨就让人们见识了这个已经有600年历史的排水系统的能力。这些排水设施,能使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的雨水通畅排出。
有时,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在于高楼崛起,安全不仅仅在于铜墙铁壁,深埋地下的那些细枝末节可能才是一座城市的根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