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墓葬壁画资料看魏晋十六国河西世族生活.doc

从墓葬壁画资料看魏晋十六国河西世族生活.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墓葬壁画资料看魏晋十六国河西世族生活.doc

从河西墓葬壁画资料看魏晋十六国河西世族生活 刘 芳 摘要: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的世族在政治经济上拥有很多的特权,其中五凉存在的一百多年,是他们势力得到极大发展的一段时期。河西世族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地位作为基础,构成了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这一时期的河西墓葬及壁画,不仅反映了世族的政治经济地位,也反映了其各种生产生活场景。 关键词:魏晋十六国 墓葬壁画 河西世族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河西世族,其主体是凉州域内的地主阶级集团,又被称为“河西著姓”,史书称他们中某某为“累世官族”或“世为冠族”。他们往往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袭,门第森严,这与分割性的世族经济相适应。河西的豪强大族从西汉后期开始逐渐形成,经过魏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势力很强的特权阶层,他们左右河西的政局,以致其后立国于此的五凉政权的兴衰与他们有密切的关系。世家大族占据五凉时期的历史舞台中心,借助五凉政权保存了自己的家族、文化和政治势力,五凉政权则借助这个阶级而得以保据河西。当时的世家大族,拥有许多的政治经济特权,拥有大片土地和财富,众多的佃客、部曲和奴婢,蓄养有成群的马、牛、羊等牲畜。而河西魏晋墓葬壁画,是研究其的重要资料,真实的反映了他们出行、宴饮、居住等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场景。 一、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的政治 魏晋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半世纪,是一个大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3世纪中叶以后,司马氏凭借实力统一了中国,可惜西晋的“太康之治”只是昙花一现。西晋王朝的内乱外祸使其最终灭亡。西晋灭亡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豪强地主在混战中纷纷建立政权,北方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而河西地区先后出现了五凉政权。河西地区相对比较稳定,河西大族的发展也比较稳定,并未因政权的更迭而丧失其地位和权势。如敦煌张氏、令狐氏、汜氏、宋氏、索氏、段氏等。 魏初,河西诸郡“自号将军,更相攻击”[1],曹魏王朝管辖时,重建凉州,河西局势趋于稳定,采取以用人为中心治理河西的政策。张既、仓慈、皇甫隆的治理都比较有效。晋室建立后,加强对河西的控制,西晋的张轨担任刺史后,在整治“鲜卑反叛,寇盗纵横”[2]局面的同时,任用河西大族人士,如“以宋配、阴充、汜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3]宋、阴、汜是河西大姓,胄子是凉州大姓中的官宦子弟,很明显是维护当地世族地主利益的一种政策。以张轨为核心的州府政治开始与河西著姓联系在一起,门阀政治也开始逐渐形成。相继后凉、南凉、西凉、北凉都将河西大族纳入其政局中,而在动荡的年代,河西大族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护其利益。西凉政权中的唐瑶、郭谦、索仙、张邈、令狐溢、宋繇均是大姓,在少数民族的南凉政权中,同样是汉族和汉化较深的少数民族高门大姓人物多据机要,阴训、郭伟、田玄冲、赵诞、宗敞等大姓“皆内居显位,外宰郡县”[4]。沮渠蒙逊更是“擢任贤才,文武咸悦”[5],任用了张穆、宋繇、刘昞、索敞、张湛等一大批大族,后凉自然也有不少的望族。 五凉时期,统治者重视文教和人才,兴办学校,支持私人讲学。张轨时“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以教之”[6],西凉“立泮宫,增高门学生五百人”[7]。酒泉西沟村M5和M7出土有大量简牍书籍的画像砖[8],说明了对文教的重视,这使著姓子弟得以早学儒家的经典,博取功名。经学传家的世家大族将儒学作为其精神支柱和致仕工具,五凉统治者也为政治的需要实行立学选士制度,支持私人讲学,出现了索靖、段灼,傅玄、宋纤、宋繇、郭瑀、刘昞、张穆等一大批学者,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如宋纤有“弟子受业三千余人”[9],郭瑀有“弟子著录千余人”[10],既培养了儒学人才,也写出了《敦煌实录》《凉书》《论语注》等有价值的著作,直接促进了河西地区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的繁荣发展。 总之,五凉存在的一百多年,是河西著姓社会得到极大发展的一百多年。 二、魏晋十六国河西地区经济 自汉武帝采取设郡徙民政策经营河西后,封建的生产关系产生,随生产力的发展,到西汉后期出现了自耕农分化现象,土地买卖出现,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河西豪族大姓便由此发展而成。到魏晋时,统治者不断开发河西,皇甫隆积极推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教作耕犁,又教衍溉,岁终率计,其所省庸力过半,得榖加五”。[11]徐邈为凉州刺史时“修武威、酒泉盐地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12]张轨大力推行劝课农桑。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新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再加本来河西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祁连山上的融水可灌溉,使水草丰美,绿洲面积比较大,农业、畜牧业比较发达,六畜齐全,有“畜牧为天下饶”之誉,并且蚕桑业和纺织业有一定的发展。在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农业题材占三十四幅、畜牧业画面三十八幅。[13]其次,交通贸易也比较繁荣,徐邈、仓慈等注意发展西北与内地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