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逢雨必涝何以解忧 主持人 蓝枫.doc
25 逢雨必涝,何以解忧 ■主持人 蓝 枫 入夏以来,暴雨频发,武汉、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花容失色”,市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们的城市为何“逢雨必涝”,出路何在?本期会客厅邀请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车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北京市人大代表卫爱民,共商内涝治理问题,为城市支招。 治理内涝要和雨水利用统筹规划 主持人: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市民们面对雨天,既尴尬,又无奈。为什么城市会“逢雨必涝”? 车 伍:每到雨季,包括北京这样“极度缺水”的许多城市可能转眼之间就呈现“水多”之怪状。多年来许多城市都饱受内涝之苦,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付出不少生命的代价。近年来,城市水涝灾害好像还呈加剧之势,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我认为,从大的方面说,城市内涝的产生可以简单归类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而且内涝产生与否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常常是由这两方面的多重因素的叠加所决定。所以面对城市内涝必须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自然原因如异常气候变化、特大暴雨、超标准问题等等是难以避免的,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暴雨的自然因素和规律非常复杂,长期以来,人类在应对自然、防范暴雨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惨痛的教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概莫能外。毫无疑问,许多城市发生的重大水涝事件都是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情况下,或者说是在超出排水系统的标准下发生的。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把原因都推到天上去倒是比较简单,也没有大错,但无助于解决目前城市存在的一些问题。长期的研究和观察发现,许多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产生的内涝背后,都存在上述的一些“人为原因”,它们即使不是导致内涝的主因,至少也加重了内涝的程度及灾害后果。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城市的部分区域,甚至在中雨或小雨的情况下也发生水涝,就是我们说的“大雨大涝,小雨小涝,不该涝的也涝”。殊不知,这些不为人们重视的小涝背后的隐患,常常是大涝或加剧大涝损失的祸根之一。 举一个小例子,就是城市道路上的雨水口,是输送排放雨水的“咽喉”,而许多城市的大量雨水口却成了堆积垃圾和排放污水的地方。结果,不仅阻碍了雨水径流的排放、堵塞管道,还会导致城市水体的严重污染。对多次降雨事件的计算结果也证明,雨水口的问题会导致在一些降雨强度远远低于一般雨水系统排放标准(设计暴雨重现期1年)的情况下也发生明显的路面积水现象。 这样的细节问题看似很小,但影响极大。对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责任,专家有责任,民间组织和每一位市民都有责任,关键是如何去发现、正视它们并各尽其责?如果不从这些细节入手,一些“大手笔”、“大理论”、“大投资”即便不是徒劳也可能事倍功半。这些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广泛的宣传教育来保障。否则,再高标准的排水管道也可能是形同虚设。 我国城市排水设施从总体上来说是落后的,对比城市地面上的发展是不协调的,排水等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要有延续性,甚至比地上设施需要更精心的规划与设计,不能像有些建筑一样过几年就拆除重来,等城市建成后再来修补排水设施也异常困难,也要付出更巨大的代价。 主持人:雨水是一种天然资源,有什么方法既解决内涝,又可以有效利用天然降水? 车 伍:我国城市雨水至今还主要停留在简单、快速排放的陈旧模式,传统的思路、已有的防洪规划和排水(雨水)规划、现存的管道系统、管理体系,在应对特大暴雨和城市扩张大幅度增加的径流量时就显得力不从心,结果是排不胜排,内涝不断。多年来,城市内涝灾害一再提醒我们,城市的快速发展出现的内涝问题及雨水系统的上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反思与总结,从理念、技术到管理都需要创新。系统的问题必须有系统的解决方案,除了我们目前已经认识并掌握的有效措施外,是否还有什么“新”的战略性、方向性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值得我们重视呢?简言之,传统的、简单的雨水排放模式和以管渠、水池、泵站等为主的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错综复杂的、多重的水困境,难以为现代城市提供全面的水环境安全保障;“水脏”、“水少”、“水多”等问题突出的“病态”城市不仅不能让生活更美好,可能连城市的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因此人们才提出了要建设低碳、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城市!但是,靠什么来支撑低碳、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呢?怎么才能不让这些好的思想流于形式、停留于概念呢?在水环境和雨水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从理念、技术、法规到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雨水系统与管理模式,如美国提出的低影响开发(LID)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等理念和技术体系、英国提倡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和澳大利亚近年来提倡和推行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等,它们的核心思想和目的可谓异曲同工,强调减排、蓄峰、利用、径流污染控制、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修复等综合功能,特别重视在源头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附件视频监控存储升级项目要求及参数.doc VIP
-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天气与气候,气温及分布规律课时2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pptx VIP
- 2025年安全金融知识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施工方案管理培训课件.docx VIP
-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天气与气候,气温及分布规律课时1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pptx VIP
- 全新IMPA船舶物料指南(第7版)电子版.xls VIP
- 东方财富杯金融安全知识题库.docx VIP
- 2025年必威体育精装版详版征信报告个人信用报告样板模板word格式新版可编辑.docx
- 孙氏太极拳(孙禄堂原著孙剑云整理).pdf VIP
- 车辆抵押借款合同范本协议(2025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