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的动宾关系.ppt
注意:我們這裏所說的使動用法,不包括明確 出現了“使”字的情況。比較: (1)齊使田忌將而往(齊君派田忌作爲將領前往作戰)。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2)齊威王欲將孫臏。(齊威王打算使孫臏作將領。)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說明: (1)這是遞系式(邏輯上)結構(或從語法上稱“兼語式”結構),“使”的賓語“田忌”兼作“將”(作爲將領)的主語。 (2) 我們這裏所說的使動用法,是專指不出現“使”字,而以動賓結構的形式表達遞系式(兼語式)結構的內容 ①項伯殺人,臣活之。(史記·項羽本紀)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左傳·僖公三十年) ③王如改諸,則必反予。(孟子·公孫丑下) ④然而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抑八州而朝同列。 ⑤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衆。(史記·陳涉世家) ⑥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論語·季氏) ⑦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4、名詞的使動用法: 意動用法 1、什麽是意動用法 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爲(或以爲)賓語怎麽樣”的意思。其實它也是古代漢語的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 這種用法只限于形容詞或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1)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東山就認爲魯國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小了。) 《孟子·盡心上》 (2)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所以明智的君主認爲五穀貴重而認爲金玉低賤。 ) 晁錯《論貴粟疏》 (3)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馮諼客孟嘗君》) 形容詞使動、意動也只能從語義上辨別 3、名詞的意動用法: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穀梁傳·僖公八年》 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君君:把國君當作國君。)(柳宗元《封建論》) 孟嘗君客我。(《馮諼客孟嘗君》) 侶魚蝦而友麋鹿。(蘇軾《前赤壁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 思考練習: 1.欲潔其身而亂大倫。(《論語·微子》) 2.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荀子·儒效》) 3.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子·天論》 4.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5.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滿庭芳》) 6.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 7.吾欲輔重耳而入之晉。(《韓非子·十過》) 8.托地而遊宇,友風而子雨。(《荀子·賦篇》) 9.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0.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11.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 12.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13.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史記·晉世家》) 14.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同上) 15.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思考與練習 ①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③今媪尊長安君之位。 ④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⑤禮畢而歸之。 ⑥予我千金,吾生若。 ⑦乃出圖書,空囊橐。 ⑧邑人奇之。 ⑨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⑩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思考與練習 ①小國寡民。 ②何不飢汝縣民而空此地以備吾天子之馳騁? ③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 ④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强兵者務富其民。 ⑤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⑥怪之可以,而畏之非也。 ⑦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 * * 特殊的動賓關係 一般來説,動詞和賓語之間是支配關係。例如: 公賜之食,食舍肉。(左傳·隱公元年) 在“公賜之食”中,賓語“之”和“食”都是動詞“賜”所支配的對象。但是,在古漢語中,有些情况下,賓語不是動詞支配的對象,動詞和賓語的關係比較特殊,叫做特殊的動賓關係。 主要有:名、動、形的使動用法;名、形的意動用法;爲動、對動(向動)、因動。 1、什麽是使動用法: 指句中作謂語的動詞(包括用如動詞的形容詞、名詞等)和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關係,而是主語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爲這一動作行爲的施事者。 使動用法的含義是“主語使賓語怎麽樣”,因此,使動用法的句子從理論上說必須有賓語,有時賓語省略不出現,但是翻譯時應該補出。使動用法這種現象是馬建忠最早發現的。 使動用法 《馬氏文通》中舉了《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之例。馬釋前一“明”是形容詞用作動詞表使動,意爲“使本已光明之德更加顯明”。其後,陳承澤《國文法草創》進一步明確提出了“致動”術語。 (BACK) 2、動詞的使動用法: (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文档评论(0)